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威脅對俄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要求其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之后,國際社會都在觀望俄美博弈大戲的后續。
15日,特朗普否認了《金融時報》有關美國總統鼓動烏總統澤連斯基用遠程武器襲擊莫斯科的報道,被俄方學者視為華盛頓不希望俄美關系急劇惡化的信號。
同日,俄羅斯官方、學界回應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俄外長拉夫羅夫稱,希望了解特朗普聲明的真實背景,他還引用俄羅斯諺語告誡西方:挖坑者必自陷。
特朗普否認鼓動烏攻打莫斯科
特朗普15日在白宮南草坪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烏克蘭不應將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作為打擊目標。就美國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特朗普回答說:“不,我們不會這么做。”
特朗普的最新表態,是對英國《金融時報》最近一則報道的否認。
該報此前披露,7月4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通話時,曾鼓動烏克蘭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發動攻擊。
按照報道的說法,特朗普前一天同普京通話“很糟糕”,第二天就撥通了澤連斯基的電話,并詢問澤連斯基,如果美國提供相關武器,澤連斯基能否打到莫斯科、打到圣彼得堡。
特朗普(右)與澤連斯基上月在荷蘭海牙北約峰會期間會面
澤連斯基趕忙回答:“絕對可以。只要你給我們武器,我們就能做到。”
據稱,特朗普對澤連斯基表示支持,稱該戰略旨在“讓俄羅斯人感受痛苦”,迫使克里姆林宮回到談判桌前。
不過白宮發言人稍后否認這一說法,稱《金融時報》斷章取義。而今,特朗普也澄清立場,表示“不站在任何人一邊”。
對此,俄羅斯聯邦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認為,特朗普要么壓根沒說過這樣的話,要么就是說過但“賴掉”了。但無論如何,特朗普明顯想釋放信號:不希望與莫斯科關系急劇逆轉。“客觀地說,他最近的聲明正在把局勢推向緊張方向。”
俄羅斯政治分析人士杜達科夫表示,特朗普在采訪中明確表示不打算向烏方提供遠程打擊武器,表明他不想讓事態惡化。此前美方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射程800公里的聯合空面防區外導彈(JASSM)一度引發熱議。
俄想了解特朗普動機
在特朗普下“最后通牒”之后,俄方反應多樣,有的較為謹慎,有的風格強硬。
拉夫羅夫15日表示,“我們希望弄清這一聲明的真實含義。50天期限。之前還有過24小時期限、100天期限。這些我們都經歷過,我們確實想了解美國總統的動機何在。”
拉夫羅夫說,歐盟和北約領導人將不得不為試圖將美國拖入“制裁陷阱”和武裝烏克蘭付出代價。
拉夫羅夫稱歐洲經濟已經因武裝烏克蘭受到損害(資料圖)
“我們有句諺語:挖坑者必自陷……”他說,“特朗普非常明確地表示,歐洲將為一切埋單。”在他看來,歐洲經濟已經受到嚴重損害。
拉夫羅夫還表示,如果基輔方面給出第三輪談判的時間,特朗普向俄提出的烏克蘭沖突調解時限將不必是50天,30天就可以。俄烏伊斯坦布爾談判模式的潛力尚未耗盡。
同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特朗普總統的聲明非常嚴肅。我們當然需要時間來分析華盛頓說了什么。”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的回應則比較強硬。他說,任何對俄方設置條件甚至最后通牒的企圖均不可接受,如果外交途徑行不通,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將繼續。
《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盧基揚諾夫表示,特朗普策略的核心是一種精心策劃的噪音策略——最大限度地咆哮,給人以力量和果斷的印象。隨之而來的不是行動,而是簡單口號的無休止重復。無論是承諾援烏,還是威脅征稅,計劃都缺乏細節,實用性也比較模糊。
“真正的信號是,特朗普仍在談判。”盧基揚諾夫說,“他無法與普京達成協議,但他希望在不公開對抗的情況下向莫斯科施壓,保留了選擇的余地。”
盧基揚諾夫認為,特朗普仍希望以低成本和快速退出的方式對俄烏沖突進行短期、可控的介入,不愿真正卷入這場沖突。白宮和五角大樓均缺乏長期戰略,“剩下的是慣性。目前,慣性比意圖更強大。”
俄羅斯火箭炮兵科學院信息政策副院長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強調:“考慮到特朗普每周都在改變主意,他所謂50天后加征100%(關稅)的聲明,我很懷疑這是否會落地。特朗普的這一‘通牒’很可能純粹是政治示威行動。”
美國對俄鷹派的顧慮
在美國國內,對俄鷹派人士看到特朗普對普京示強、發出“最后通牒”后,他們的反應是積極的。但一天以后,一種懷疑情緒悄然而生。
因為對俄鷹派們發現,俄羅斯人基本上對威脅不屑一顧,俄羅斯的市場也無動于衷(莫斯科股指周二上漲2.5%)。一些俄羅斯人甚至將50天期限視為在未來幾周內盡可能采取軍事行動的綠燈。
特朗普遭質疑為什么對俄制裁要拖延50天(資料圖)
于是,美國各種聲音開始質疑特朗普:為什么要拖延50天,為什么不在今天就通過由80多名參議員支持的對俄制裁法案?越來越多人擔心,特朗普只是把問題推到以后解決,是毫無意義的“中場休息”。
對特朗普“寬限”俄羅斯時間太久的擔憂在歐洲也很突出。包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內的官員贊揚了更強硬的立場,但認為時間框架很長。
周二,當被追問此事時,特朗普變得暴躁起來,指責記者應該去問美國前總統拜登“為何要把我們卷入這場戰爭”。評論認為,美國各界將拭目以待,看特朗普是否覺得有必要在解決俄烏沖突方面變得更快、更強硬。
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