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1日下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馬來西亞東盟峰會的間隙,舉行雙邊會談。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朗普第二屆任期以來,雙方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外界認為,這是在為中美接下來更高層級的談判鋪路,魯比奧誓要搶一個頭功。說起魯比奧,王毅外長的好自為之四個字言猶在耳。今年1月24日,雙方通話,王毅表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承擔相應的責任義務,希望你好自為之。這次通話可謂是火光四濺。
從現場視頻我們可以看到,魯比奧率先邁入會場,90秒后,王毅外長也緩緩步入了會場。在會談開始前,有一個大合照的環節,快門按下時,王毅外長把胳膊搭在椅背上,神態也很放松,眼神藏著鋒芒。像是無聲地宣示:我不急,我看你演。而對面的魯比奧則面色凝重。這場會談誰在掌握著節奏,從這張合影中一目了然。
90秒的入場時差并非偶然,在外交場合上一舉一動都可放大來看,這樣的節奏控制通常傳達的是一個微妙信號,誰更急,誰在等,誰在穩住氣氛,誰更能掌控節奏,一目了然。
會談前的合照更是值得回味,王毅外長坐定后,將一只胳膊輕輕的搭在椅背上,神態松弛,自信,眼神都帶著幾分審視。而對面的盧比奧則面色凝重,雙手端坐,明顯不像是掌控主動權的一方。這張合照說是外交場合里的體感溫度計也不為過。
截至發稿前,中美發布的通稿都非常有分寸地點到為止,都提到了雙方坦誠溝通,交換了意見,但只字不提會談的細節。這種模糊性處理恰恰說明中美這次談的東西不少,但也異常的敏感。
外界普遍猜測此次談及的話題可能涉及中美軍事溝通渠道的恢復、臺灣地區的問題、南海局勢甚至是俄烏沖突。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魯比奧的鷹派身份決定了他這次不可能空手而歸,而王毅的從容姿態則表明中方并不急于在節奏上被美方牽著走。
自從美軍偵察機、軍艦頻繁在中國周邊高強度活動,中美軍事熱線卻一度中斷。這不僅讓南海、臺海局勢更容易擦槍走火,還讓本就不信任的雙方更加防備。美國現在意識到問題了,剎車機制失靈那是在玩火。特朗普回歸后,五角大樓也希望恢復熱線。魯比奧此行,很可能試圖重啟中美兩軍的工作層對話,甚至重建戰區熱線。
對于臺灣問題,中方不會給美方任何誤解空間。王毅早就表態過:“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不容侵犯。”魯比奧作為老牌鷹派,在國會期間就是“挺臺”代表人物。
現在他上任國務卿,要是沒有一個“對臺路線”的明確表述,黨內難交差。所以可以合理推測,中方要求美方“管住”即將訪臺的政客、軍售項目;美方試圖打探中方在武統時間線和底線上的態度。
最后,水面之下的角力,才是真正較勁的地方。這次會談,很可能中方會點名批評美方對菲的“撐腰挑釁策略”。中方底線清晰:黃巖島、仁愛礁、十段線,不是你美國可以公開介入的地方。
而在俄烏問題上,美國希望拉攏中國,不再間接支持俄羅斯;中國的態度是:我們不是參戰方,不給你當陣營對手也不給你當馬前卒。
總的來說,中美談得越多,不代表分歧越小,有時候恰恰是因為問題太大,才不得不談。但從這次王毅和魯比奧的姿態來看:談得住,是禮貌;能談攏,才是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