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前不久,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杰生舉行會談,這場遲到五年的高層互動,讓外界看清了中印關系的微妙轉向。
蘇杰生此行不尋常。他上一次以印度外長身份訪華還是多年前,此后受邊境局勢、多邊分歧等因素影響,兩國高層面對面交流幾乎停滯。直到2024年,中印就邊境巡邏機制達成共識,雙邊關系才出現緩和跡象。而這次會談,蘇杰生特意調整行程提前抵京,足見對此次會晤的重視。
蘇杰生(資料圖)
會談中,中方提到一個關鍵詞——“龍象共舞”。這不是新提法,但放在當下語境別有深意。“龍”是中國,“象”是印度,兩個文明古國、兩大新興經濟體,若能協調合作,對地區乃至全球格局的影響不言而喻。蘇杰生的回應同樣耐人尋味:他明確表示“中印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還特別感謝中方,過去幾年印度多次借此施壓,如今主動示好,釋放的信號足夠清晰。
印度為何突然“轉圜”?背后的現實考量更值得細品。過去幾年,印度曾試圖借“聯美制華”提升國際地位,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美國對多國加征鋼鋁關稅,印度作為對美貿易順差國,汽車、鋼鐵等產品被加征25%-50%關稅,部分企業甚至收到26%的“對等關稅”威脅。更棘手的是能源問題——印度40%的原油依賴俄羅斯進口,俄烏沖突升級后,美國宣布對俄能源產品加征100%關稅,印度若繼續采購低價俄油,隨時可能被列入二級制裁清單。兩邊受壓的滋味不好受,印度這才意識到,把籌碼全押在一邊風險太大。
蘇杰生(資料圖)
經濟賬更現實。中國連續多年是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汽車產業近年高速發展,但關鍵原材料稀土高度依賴進口,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若中印關系持續緊張,稀土供應波動可能直接影響印度制造業鏈條。更別說兩國人口加起來超28億,占全球近三分之一,若能在供應鏈、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對發展中國家整體話語權的提升不可估量。
當然,印度的外交政策向來有“搖擺”傳統。過去幾年,印度曾承諾放寬中國APP限制,結果執行拖拖拉拉;在邊境問題上,也多次出現“口頭緩和、行動施壓”的情況。這次蘇杰生表態積極,但后續能否兌現承諾才是關鍵。比如恢復直航、解禁部分中國投資,這些具體領域的進展,比口頭上的“發展伙伴”更有說服力。
中方態度也很明確。王毅在會談中強調,中印關系要“相互成就”,前提是尊重彼此關切。中方多次重申底線,印度必須恪守承諾。這不是“耍小聰明”的時候——中國有足夠的智慧和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印度若想真心改善關系,就得拿出實際行動。
蘇杰生(資料圖)
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中印關系的轉機來之不易。蘇杰生這次訪華,至少釋放了兩個積極信號:一是印度開始正視中印關系的戰略價值,不再被短期博弈蒙蔽;二是雙方找到了“龍象共舞”的新支點,從對抗走向合作的路徑逐漸清晰。
但也要看到,中印關系的復雜性沒有根本改變。邊界問題、戰略互信、第三方因素等挑戰依然存在,任何一方的小動作都可能讓來之不易的緩和局面再次緊張。對印度來說,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能不能擺脫“搖擺”慣性,能不能真正放下偏見,才是決定中印關系走向的關鍵。畢竟,合作共贏不是口號,需要雙方共同維護。正如中方所說,“龍象共舞”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印度若能認清這個形勢,中印關系才能真正迎來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