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的結婚與離婚數據悄然揭曉,宛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情感的微妙變遷。民政部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對數僅為18萬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5.9萬對,降幅高達8%。而離婚登記對數則攀升至63萬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7萬對,增幅達到10%。這一趨勢,已非短期現象,而是綿延日久,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
回溯往昔,早在疫情尚未肆虐的2019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尚高達926萬對,彼時婚姻之舟似乎仍行駛在平穩的水域。然而,時光荏苒,至2024年,這一數字已銳減至610.6萬對,僅剩2019年的三分之二有余。離婚登記對數雖亦有所下降,從404.3萬對減至262.1萬對,但若以占當年結婚登記數的比重來衡量,這一變化卻微乎其微,從43.7%微調至42.9%。簡而言之,結婚數大幅縮水,而離婚率卻如磐石般穩固。
從“身邊經濟學”的視角審視,大齡未婚青年的身影愈發密集,他們或彷徨、或堅定,各自懷揣著不同的故事與選擇。這些樣本的累積,不僅觸動了觀察者的心弦,更促使思想的河流悄然轉向。從最初的憂慮與急切,到逐漸的理解與認同,或許,我們該反思的并非他們,而是那看似牢不可破卻已略顯陳舊的婚姻制度。
婚姻,本應是攜手共進的契約,是風雨同舟的承諾。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封建社會,男女分工明確,少了任何一方,生活的齒輪便難以順暢運轉。即便在解放初期,一窮二白之中,人們亦能因共同的奮斗目標而欣然步入婚姻的殿堂。那時,結婚的成本雖非低廉,但收益卻足以抵御生活的風雨,成為艱難歲月中的堅實依靠。
然而,時至今日,婚姻的天平已悄然失衡。結婚成本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奔,房子、車子、彩禮……每一項都足以令人望而卻步。而離婚率的攀升,更是讓婚姻成為了一場高風險的投資。一旦婚姻破裂,不僅前期投入化為烏有,更可能面臨財產分割的殘酷現實。那些曾經以為堅不可摧的資產,瞬間成為分割的戰利品,甚至連父母的遺產也難以幸免。
更為嚴峻的是,社會中不講究之人日益增多,他們或懷揣不良動機,或肆意揮霍信任,讓婚姻成為了一場充滿變數的賭博。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婚仿佛成了一次生命的豪賭,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而女性群體的崛起,更是為這場變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工業社會與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女性已無需再依附于男性而生存。她們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在各個領域綻放光彩。健全的法律體系也為她們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讓她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權。婚姻,對于她們而言,不再是唯一的歸宿,而是追求幸福的一種選擇。
婚姻之舟在時代的洪流中搖曳生姿,既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婚姻的意義與價值,尋找那份既能共擔風雨又能共享陽光的真愛契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