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以色列未來黨議員近期竄訪中國臺灣地區,返程后在社交媒體公然稱臺灣為“國家”,中方立即提出嚴正交涉,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不可動搖。這件事表面是個別政客的越界行為,實則折射出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
先看以色列部分政客的動作。他們打著“交流”旗號踏上臺灣,表面是訪問,實則是對中國主權的挑釁。他們在會見臺當局官員時言行失當,返程后還在社交平臺與臺方人員互相吹捧,把中國的一個省稱作“國家”。這種操作,本質上是把政治私利凌駕于國家關系基本準則之上。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這里面有幾個道道。從政治私利來說,反對黨議員想通過炒作臺海議題吸引選民注意,提升自己在政壇的存在感。未來黨作為以色列最大的反對黨,在內塔尼亞胡當局支持率下跌的當下,多次公開表達“支持臺灣地區”的立場,顯然是想爭取美國支持,告訴特朗普“我們比內塔尼亞胡更聽話”。從外部影響來看,美國的影子若隱若現。以色列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其外交政策難免受美國影響,部分政客或許想借此試探中方在臺海問題上的底線。還有對巴以問題的不滿,中國在巴以沖突中始終保持中立,呼吁停火止暴,以色列部分勢力對此不滿,企圖用竄臺施壓中方改變立場。
再看中方的反應。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第一時間發聲,明確批評以色列政客的言論違背“一中共識”,這是中以建交時以色列當局明確承認的。使館已向以色列方面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立即糾正錯誤行動并消除惡劣影響。中方還奉勸該議員了解中國歷史,因為臺灣過去不是一個國家,未來也不會是一個國家;建議他訪問福建,明白臺灣的未來只能由全體中國人民的意志決定。
其實,以色列在臺灣問題上是有歷史承諾的。1992年中以建交公報中明確提出,以色列政府完全同意一中原則,承認臺灣屬于中國。30多年過去了,以色列不應該背信棄義。可現在部分政客的所作所為,明顯是在和本國政府“唱反調”。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從國際層面看,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目前,全球183個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與中國建交,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臺當局搞高規格接待、頻繁互動,說是“交流”,實則是想拉攏外部勢力給自己“撐腰”,制造“臺獨”聲勢。但這種小動作騙不了人,國際社會早有公論,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勢力的“支持”都是空頭支票。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仍在持續,已造成超過2.5萬平民喪生,其中六分之一是兒童,另有近6萬人不同程度受傷。聯合國多次譴責以軍行動加劇人道主義危機,美以主導的“人道主義援助”項目也被指實際效果有限。在這種背景下,以色列部分政客選擇竄臺,無異于在錯誤的時機做錯誤的事,既讓國際社會對其雙重標準看得更清楚,也讓中以關系蒙上陰影。
中以之間的經濟合作也可能受到影響。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中以雙邊貿易額達到250億美元,中國成為以色列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以色列的滴灌技術、醫療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如果以色列繼續放任政客在臺海問題上“玩火”,這些合作可能面臨風險。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投資項目已開始重新評估風險,例如特拉維夫輕軌項目可能因外交緊張而放緩進度。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美國在這件事上的態度也值得玩味。雖然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也有自己的考量。美國官員常說“不支持‘臺獨’”,但實際行動卻在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近年來,美國加大對臺當局的支持,試圖通過“以臺制華”牽制中國。以色列部分政客或許想通過迎合美國來獲取支持,但他們忽視了中國在核心利益上的決心。
總的來說,以色列議員的竄臺行為表面是個人行為,實則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公然挑釁。這一事件不僅考驗中以關系的韌性,更凸顯了中國在維護核心利益上的堅定決心。臺灣問題是中國外交的紅線,任何國家或個人膽敢觸碰,都將面臨嚴重后果。以色列需認識到,與中國的合作對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至關重要,挑戰中國紅線的代價高昂,可能導致經濟損失和外交孤立。在當前全球局勢下,以色列應避免因個別政客的魯莽行為引發戰略誤判,維護與中國的長期友好關系才是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