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這事,真的是有點“剛來就走人的意思,前一天還在官宣,后一天就被球迷喊著“退貨,你說巧不巧,7月16日,關于這位中國香港球員的風波徹底炸鍋,原因也不復雜——東亞杯賽后,米高在和香港球迷互動時,嘴沒把門,甩出一句針對國足球迷的歧視言論,視頻傳到網(wǎng)上,輿論瞬間炸開鍋,蘇州東吳剛簽完人,球迷投訴直接排隊,俱樂部這邊估計也是一臉懵,剛簽的前鋒,手續(xù)都辦完了,現(xiàn)在卻連官宣都不敢發(fā),別說上場踢球,可能連訓練服都還沒捂熱乎
說實話,放在以往,聯(lián)賽引援這種事,最多球迷聊聊水平、身價,頂多吐槽“水貨還是“寶藏,但這次是直接涉及到球場外的言論問題,蘇州東吳的選擇空間其實并不大,德國轉會市場網(wǎng)中國區(qū)的朱藝都發(fā)話了,這種情況,東吳肯定不會讓米高代表球隊出場,甚至連加盟公告都要收著,畢竟在輿論場上,俱樂部要是頂風作案,壓力絕對比場上少踢一個人還大
這事為什么發(fā)酵得這么快,核心還是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秒反饋,米高的那段視頻剛出,球迷馬上就開始“點贊回懟,一邊喊著“抵制,一邊@俱樂部“看看你簽的都啥人,甚至連合同細節(jié)都被擺上桌,有媒體人爆料,東吳現(xiàn)在正在考慮和米高解約,哪怕球員不樂意,走法律流程俱樂部也不會吃虧,合同里的違約條款就是用來兜底的,說白了,人還沒進更衣室,基本就被提前清理,這種劇情在國內職業(yè)聯(lián)賽真不多見
聊到米高這個人,數(shù)據(jù)也不是啥天花板水平,21歲,前鋒,2024-2025賽季在德國第五級別聯(lián)賽曼海姆踢了20場進4球,說實話,這種數(shù)據(jù)放在中甲都不一定穩(wěn)主力,他能被蘇州東吳看上,最關鍵是可以以內援身份報名,聯(lián)賽政策的“窗口期,讓一批海外背景的華裔球員有了機會,但機會來了之后還得靠自己把握,米高這波操作,直接把自己的路堵死,甚至連國內其他俱樂部都不想沾邊,畢竟現(xiàn)在誰都怕惹麻煩,外加“球迷輿論這口鍋,誰接誰頭疼
說到這里,難免讓人想起之前類似的風波,不管是場上動作還是場下言論,只要踩了“紅線,基本都沒啥好果子吃,尤其是在這個信息透明、球迷話語權越來越大的年代,球員的每句話、每個舉動都可能被無限放大,米高這次就是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那支接觸過他的中超球隊真的簽了他,現(xiàn)在恐怕要被網(wǎng)民“對噴到頭頂冒煙,這種“未雨綢繆的操作,現(xiàn)在看反而成了幫自己躲過一劫
問題來了,米高到底有沒有后路,其實很難,按照目前的合同和輿論情況,蘇州東吳大概率會選擇“快刀斬亂麻,直接解約,哪怕球員想打官司,合同里相關條款也不是吃素的,國內其他俱樂部更不可能接盤,短時間內他想在內地賽場露臉,基本是“擺爛級別的難度,甚至可能被直接打入“黑名單行列
再說回俱樂部層面,東吳這波操作其實也挺無奈,原本以為撿到一個內援身份的鋒線補充,沒想到還沒開賽就被“輿論反噬,現(xiàn)在就算真想留人,估計管理層也得三思而后行,畢竟投資人、贊助商、球迷三方壓力都在,一個處理不慎,整個賽季的場外氛圍都得搭進去,這種“開局就掉鏈子的劇本,誰都不愿意背
站在球迷角度,其實也能理解大家的憤怒,職業(yè)球員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球隊、聯(lián)賽甚至整個群體,場上可以拼搶、可以犯錯,但場下說話得有分寸,尤其是在國字號比賽后,米高這句“不過腦子的話,毀掉的其實是自己辛苦爭取來的機會,也讓俱樂部背上了不該有的壓力,說到底,職業(yè)聯(lián)賽需要更多正面示范,而不是這種“自毀長城的鬧劇
最后總結一下,米高這波“剛來就走人,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球場之外也是修行場,嘴上的分寸感有時候比腳下功夫還重要,在這個輿論秒變風暴眼的年代,誰都沒法獨善其身,年輕球員的成長路上,真的容不得半點僥幸,畢竟機會一旦流失,想再翻身就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