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064號建議進行答復表示,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強化政策扶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加大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著力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加力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繼續實施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健全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推動糧食產能鞏固提升。
在支持良田建設方面,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年來,其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強化政策引領,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指導服務,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標準與布局,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建設。二是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央畝均投入提高到2000元以上,會同財政部采用因素法測算分配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并向糧食主產省傾斜。三是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指導各地做好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工作,推動建立農田建設項目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多渠道籌措和保障管護資金。安徽省出臺《農田建設工程管護規定》,落實1億元管護專項經費,健全機制確保工程效益。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優化布局與安排,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提高建設質量。
在支持良機發展方面,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支持力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一方面,鼓勵開展試點。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有關規定,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可支持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有意愿以及資金分配管理使用規范的省份,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農業農村部表示,安徽省可按照有關要求和程序提出開展試點申請,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綜合各地農機補短板工作基礎、農機裝備研發能力、市場推廣潛力等因素,評定試點實施單位。另一方面,優化完善政策。2月,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實施好2025年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進一步擴大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將水稻拋秧機、田間作業監測終端、植保無人機等新增納入補貼范圍,包括安徽在內的各省份自行確定的報廢更新補貼農機種類范圍上限由6個提高至12個。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指導安徽省做好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前期準備工作,推動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兩新”資金,加力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推動加快實現糧食耕種收全程機械化。
在提升良法水平方面,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指導服務,推動高產高效、防災減災等技術落地見效。2024年,會同財政部安排33.6億元中央資金,支持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加快“四良”系統集成和“三主”融合,有效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產。同時,健全災害預防機制,聯合多部門制定指導意見、應急預案,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會商研判,最大限度降低因災損失。
在支持優農優鏈方面,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補貼補償、產業增值等措施,著力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加大主產區利益補償。優化農業相關轉移支付,將糧食產量和播種面積作為相關轉移支付分配的重要因素。強化對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的財政獎補力度,獎勵規模逐年遞增,主要用于扶持糧油生產和產業發展。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安排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時向糧食產業傾斜、向產糧大縣傾斜,目前已累計支持建設46個糧食產業集群、148個以糧食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和440多個糧食產業強鎮,推動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種糧農戶增收。其中,累計支持安徽省建設大豆等9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宿州市埇橋區等1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健全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在重大項目、獎勵資金等方面逐步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傾斜支持力度,推動糧食產能鞏固提升。
詳見《中國食品報》(2025年7月17日2版)
排版、美編:林倩
審核:鄭瑩
01
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