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以色列都是不能相信的,伊朗應該明白這一點,否則未來還將陷入被動。
伊朗最近在國際舞臺上動作不斷,先是議會直接撂挑子說不滿足條件就不和美國談核問題,接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撂下狠話要應對新打擊!
先說伊朗議會這波操作,16號直接發聲明說"想談可以,但得先答應我們條件"。這些條件包括美國保證不再襲擊伊朗、承認伊朗濃縮鈾的權利,還有別把導彈項目跟核談判綁一塊。
之前美國和伊朗從4月開始在阿曼斡旋下談了五輪,結果以色列6月突然襲擊伊朗,談判就斷了,第六輪原定6月15號開,最后也沒成。
要說伊朗為啥這么硬氣,得看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以伊沖突。6月13號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伊朗轉頭就報復性打擊美軍在卡塔爾的基地,兩邊打得不可開交。結果到了6月24號突然?;?,但伊朗議會不干了,直接通過法案暫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F在議會又補刀說美國拿談判當騙人把戲,擺明要跟美國較勁。
中國這邊也沒閑著,王毅外長16號在天津會見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兩人見面先套了段交情,說中伊建交半個世紀風風雨雨都挺過來了。王毅表態支持伊朗捍衛主權,反對美國霸凌,阿拉格齊也回敬說中伊合作潛力無限。談到核問題時,阿拉格齊重申不搞核武器但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王毅則強調反對武力威脅,支持外交解決。這番對話既給伊朗撐腰,又給美國遞話,堪稱"勸和促談"的經典操作。
伊朗敢于對美國展現強硬姿態,其核心底氣源于對霍爾木茲海峽這一全球能源命門的掌控力——這一地緣戰略“王牌”迫使美國在施壓時不得不權衡全局代價。
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21%的石油消耗量(日均約2000萬桶)及20%液化天然氣貿易的必經之路,堪稱“海上石油生命線”。其最窄處僅33公里,航道寬3公里,伊朗憑借岸基導彈、水雷及快艇可輕易封鎖,技術操作門檻極低。
無替代性通道的現實:沙特、阿聯酋等國的陸上管道最大運力僅260萬桶/日,不足海峽運力的13%,且多因維護或政治問題停運,無法彌補封鎖缺口。一旦封鎖,亞洲國家首當其沖:中國45%石油進口、日本80%中東石油、韓國能源命脈均依賴此通道,短期油價或飆升至120-150美元/桶,觸發全球通脹海嘯。
伊朗手里還捏著張"能源王牌"。中國每天從伊朗買63萬桶原油,俄羅斯正在幫伊朗建北極天然氣管道,連印度都偷偷用盧比買伊朗油。美國其實也知道這些事情,但只是嘴上喊著要制裁,結果根本沒什么國家在意過!
即便軍事科技代差懸殊,仍可憑扼守全球經濟的血管迫使美方在全面開戰的高昂代價與有限遏制的戰略忍耐間反復搖擺。美國忌憚的不僅是伊朗的導彈,更是封鎖海峽引發的全球經濟鏈式崩塌與國內軍工利益集團的失控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