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知名的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全球24個國家的民眾,對中國和美國看法的態度。一個初步的結論是:他們對美國的看法惡化了,對中國的看法有改善。
這一變化顯而易見同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關系密切,自特朗普開啟第二任總統任期,一系列帶有 “美國優先” 色彩的政策相繼出臺,其中 4 月 2 日起實施的 “對等關稅” 政策沖擊巨大。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此次民調顯示,在調查涉及的24個國家中,美國的好感度降至35%,為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
在“誰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一提問中,24個國家中有一半的國家認為中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另有8個國家認為是美國,其余4國認為兩者相當。
這與兩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明顯有更多人認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比如在法國,2023年各有43%的民眾分別認為中國和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二者持平,而在2025年,已有4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第一大經濟體,僅有37%認為是美國。
這一數據變化表明,在全球民眾的認知中,美國經濟的領先地位正在受到質疑,而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包括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等關稅”,被認為是導致美國經濟形象受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調機構尼拉數據公司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在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凈正面形象值從2024年的“+22”降至“-5”。
美國晨間咨詢公司發布的民調也指出,截至5月底,美國的全球凈好感度由2024年初的“+20”以上斷崖式跌至“-1.5”,這是其全球凈好感度自2022年1月以來首次跌至負值。這些數據都直觀地展現了美國國際形象的惡化趨勢。
從不同地區來看,美國在其傳統盟友和鄰國中的形象下滑尤為明顯。在歐洲,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報告顯示,在法國、德國、荷蘭、瑞典和英國,美國被視為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威脅”;
在西班牙,美俄被視為同等程度的威脅。美國對歐盟國家的一些言論和行為,如稱歐盟“糟糕”“可悲”“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坑美國”等,嚴重損害了美國在歐盟國家的聲譽。
在亞洲,日本《讀賣新聞》6月底公布的輿論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對美國的信任度降至22%,創下2000年以來最低紀錄。在北美,美國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民眾對美國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轉變。
美國對墨西哥等國家的一些強硬政策,包括移民政策和貿易政策等,使得墨西哥受訪者“不信任”美國的比例最高,達91%。在“哪個國家對本國威脅最大”的調查中,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美國被認為是“頭號威脅”。
專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國際聲譽大跌,反映出國際社會對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及其霸權霸凌行徑的強烈不滿。美國前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杰夫?羅賓斯指出了這一點。
特朗普政府自上臺以來在移民、外交、經貿和國際治理等議題上不斷對其他國家釋放敵意和發動攻擊,導致全球民眾對美國認同感和信任度銳減。
例如,在移民問題上,美國的一些政策舉措被認為缺乏人道主義關懷,在國際社會引發了批評;在國際治理方面,美國不斷“退群”“毀約”,挑起全球“關稅戰”,自私自利和霸道霸凌的行為暴露無遺。
用諾姆?喬姆斯基、羅伯特?卡根等美國學者的話說,美國已淪為“流氓超級大國”。
與美國形象受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呈現出改善的趨勢。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在高收入國家中,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中位數為32%,為6年來最高。
越來越多的國家民眾對中國的發展前景表示看好,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給予認可。
從經濟領域來看,中國長期保持著穩定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7月9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已然成為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例如,拉美前六大經濟體民眾對華好感度進一步上升,正是因為對華貿易使拉方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益感。
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持著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搞意識形態劃線,不附帶政治條件,與各國開展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這使得中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形象日益提升。
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一直扮演著積極、負責任的角色。7月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通過“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這項決議由中國主提,42國參加共提,推動聯合國人權事業往前又邁了一步。
中國在人權理事會還主提“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等決議,發起“人工智能促進無障礙建設”等發言,為全球人權治理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在國際安全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在亞丁灣護航編隊的犁浪前行,展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在解決地區沖突問題上,中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推動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內部和解等事件,給中東民眾留下了為和平發聲奔走的正義形象。
中國在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從“中國游”到“中國購”,從人工智能到中國潮玩、影視劇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走近中國、了解中國,沖破了“認知繭房”,收獲了情感共鳴。
中國的科技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中國的文化產品也在傳播中國價值觀和文化魅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例如,中國的5G技術在全球的推廣應用,不僅提升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形象,也為全球數字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的一些影視作品在海外市場的熱播,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
中國的“好口碑”是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而來的。
中國將老百姓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用不斷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實現發展,這一根本性思路決定了中國注定是一個堅持原則、和平友善的大國。
無論是在霍爾木茲海峽上商船懸掛五星紅旗以尋求安全保障,還是在國際多邊場合中堅定地為發展中國家發聲,都體現了中國負責任、敢擔當、可信賴的大國形象,這種形象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和認可。
對美印象下滑,中美差距縮小,皮尤調查:中國海外形象正在提升——環球網
社評:中國不斷刷高“印象分”,靠的是什么?——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