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收到中國九三大閱兵邀請后,13天謹慎回應“很難參加”。
這一遲緩回應的背后,或許在觀望特朗普的態度。
這份邀請函本是雙邊關系的積極信號,但其簡短回應卻將國際關系的微妙之處盡顯。
自李在明就任韓國總統以來,外界對他外交上的首次重要動作始終充滿各種猜測,此次回應自然也引發諸多解讀。
中方先動,釋放善意,韓方遲疑不語
7月2日中方通過外交渠道正式發出邀請。
這不是突如其來的“驚喜”,而是早有鋪墊。
在李在明當選總統之際,中方第一時間送上賀電。
隨后更是由高層親自致電,傳遞出修復雙邊關系的積極信號。
6月底韓國外交部副部長張虎鎮帶隊訪華,雙方會談頗具誠意。
從節奏看,中韓關系似乎迎來“破冰期”。
閱兵邀請,更像是關鍵推進。
但進程遇阻。
13天的沉默換來青瓦臺一句“很難參加”。
這四個字不是簡單的推辭,而是一個信號:“我們在看,但不能答。”
言下之意:不是不想,是不能
韓媒《每日經濟新聞》很快找到了總統辦公室的“借口”:行程沖突、外交對等。
這理由說出來,連自家媒體都覺得敷衍。
行程的事能變,外交的對等也早已滿足。
中方禮數周全,副外長都親自飛來,北京釋放的善意不算少。
那為啥還要說“很難參加”?
這背后是李在明的“主動模糊”:既不明確拒絕,也不正面接受,給自己留點余地。
但余地留給誰?不是中方,而是華盛頓。
特朗普陰影下的“遙控式”外交
2025 年 6 月的 G7 峰會上,特朗普提出提高軍費的議題,韓國總統李在明最終未出席這場峰會。
據相關消息,李在明方面以 “國內事務安排” 為由缺席,這一決定隨即引發美方不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盟友間的協調需要各方積極參與”,被外界解讀為對韓國缺席的間接回應。
這一次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又臨時取消訪韓行程。
那可是他上任后第一次東亞訪問,本來要走日韓馬三國。
結果直奔馬來西亞,日韓直接跳過。
美方的行程調整被部分解讀為外交信號
經濟勒緊:半導體成“外交籌碼”
不僅是外交,連經濟也被拉下水。
從2025年初,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聯手,盯上了韓國的半導體出口。
三星、SK海力士這些韓企巨頭,接到美方“溫和但堅決”的警告:高階芯片設備,不能隨便賣給中國。
美方還把在美投資項目當籌碼。
魯比奧在一次通話中直接點名:“你們要是繼續投西安工廠,稅收優惠就別想了。”
這不是商業談判,是明顯的政治影響。
李在明團隊曾經想過,要不要借出席閱兵,換點中方在經濟上的“松綁”?
想歸想壓力太大,這選項最后被悄悄放下了。
國內也不太平:政治博弈拉扯外交立場
外有美國,內也不省心。
李在明所代表的共同民主黨,有不少議員主張恢復對華交流,認為這對出口、旅游、甚至中小企業都有幫助。
但保守派媒體可不這么想。
7月初,《中央日報》《朝鮮日報》連續幾篇社評,標題就差沒寫“總統別替中國站臺”。
蓋洛普調查結果顯示,47%的人希望“謹慎處理”,41%支持“加強接觸”。
一步走得太近,被罵親中;不去,又顯得冷淡。
李在明進退維谷。
中俄靠攏,韓國缺席更顯孤單
還有個變量,得提一下,普京要來了。
塔斯社7月確認,普京將出席此次閱兵,并簽署一系列能源、安全協議。
這場閱兵,成了中俄戰略協調的高調秀場。
中俄領袖同框,韓國再缺席,是不是太顯眼了?
中方一些政策分析人士已經開始擔憂:日韓澳三國若集體不來,外界會怎么看?美方陣營內部“空前統一”。
韓國原本想在中美間玩“平衡術”,現在看來,這根線越拉越細了。
“實用主義外交”的空間,被壓縮成一條縫
李在明其實不缺謀略。
上任以來他積極與中美高層聯絡,釋放“我想合作”的信號。
可局勢不給機會。
本來想走實用主義路線,靈活應對中美競爭。
但現實是靈活的空間越來越小。
閱兵邀請,只是這場結構性困境的一個縮影。
李在明的“很難參加”,不是懶政,也不是糊涂,而是被現實一步步逼到困境上。
結語
外交看上去氣派,背后卻是壓力山大。
李在明說“很難參加”,其實是說“我還不能決定”。
背后是特朗普政府施壓、國內政治拉扯等多重制約。
其 “主動模糊” 的表態,既是對美方的觀望,也顯露出在中美博弈中平衡外交的困境。
此次事件或為中韓關系發展提供觀察窗口,其后續互動值得關注。
參考資料:
歷史李老師2025-07-17李在明收到中國閱兵邀請,想了13天還是拒絕出席?要看特朗普臉色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