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的武裝沖突愈演愈烈。此次沖突的起因,是當地德魯茲武裝派別和貝都因部落之間的矛盾。7月13日,雙方因一起“搶劫案”爆發沖突,隨后不斷升級。次日,敘利亞政權派遣武裝人員前往當地。以色列方面也立即作出反應,于14日、15日連續兩天打擊敘政權在蘇韋達省等地的軍事目標。16日,以軍進一步加碼打擊,將目標瞄準了敘首都大馬士革。
分析認為,以色列此番強勢介入,有三方面考量:一是以色列一再要求在敘南部蘇韋達、德拉、庫奈特拉三省實現“徹底非軍事化”,不允許敘政權武裝力量進入南部;二是以色列德魯茲人和敘利亞德魯茲人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系,蘇韋達省發生的沖突引起以色列德魯茲人不滿;此外,敘政局劇變后,以色列占領了戈蘭高地軍事緩沖區及周邊區域。最近幾個月,不斷有媒體曝出,敘政權正與以色列進行間接或直接談判。分析認為,以色列此次發動襲擊,也是有意增加談判籌碼。
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晉指出:“以色列和當前的敘利亞臨時政府之間沒有正式的溝通渠道和政治對話渠道,因此以色列只能通過軍事行動的手段來表達不滿,來向敘利亞臨時政府發出相關的政治警告。這次沖突也很可能使得敘利亞國內的族群關系更加惡化,尤其是考慮到敘利亞東北部地區的庫爾德人群體和敘利亞臨時政府之間的關系仍然很微妙,恐怕未來敘利亞整個政治秩序的重新建構也會面臨新的挑戰,敘利亞中央政府和敘利亞地方上的各個少數族群之間的關系也會面臨新的危機。”
編輯: 洪凱雯
責編: 王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