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實現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上臺以來,兩國外長的首次對話。會談之后,雙方都對會議結果給出了積極評價。此事不僅緩解了中美緊張關系,也為特朗普的潛在訪華行程鋪平了道路。
(中美外長會面)
魯比奧在接任國務卿之前,一度以“反華先鋒”的形象為人熟知。因此,為何這次會晤會讓人感到意外呢?這位曾經在國會中多次抨擊中國,并在臺灣問題上頻頻挑事的政客,居然能夠和中國外長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聊天,這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而中方至今都未解除對他的制裁,這層背景也為會談增添了幾分懸念。
年初的時候,王毅外長在電話中還相當強硬地告訴魯比奧,希望他能明白事理,為中美兩國和世界的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在關稅、科技產業等問題上,中美之間一直沒有達成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因此很多人對這次會晤保持懷疑態度,甚至覺得這只是一場“雞同鴨講”式的交流。
(王毅外長)
不過,雙方都將這次會談形容為“積極、務實和建設性”的交流,而沒有選擇用“坦誠”這樣略顯激烈的詞匯。這樣的措辭表明,這場會談并非自說自話或針鋒相對,相反,它似乎為雙方創造了一些共鳴與共識的機會。
魯比奧在會后向媒體表示,這次交談非常富有成效,雖然它不是一次正式的談判,但確實是一個積極的溝通。他強調,美國和中國之間必須開展有效的交流,并保持定期接觸,這對于確保兩國關系以及全球局勢的穩定至關重要。
魯比奧還提到,特朗普總統訪問中國以及與中方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很大,正在確定合適的日期。他自信地表示,這次訪問一定會實現,因為兩國元首都有這種愿望。
(美國總統特朗普)
而在會后的第二天,王毅同樣對這次會談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他認為,雙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了平等的對話,中國全面闡述了其對待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從而增進了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這次會談也為兩國下一步的外交互動鋪設了道路,用王毅的話來說,那就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和魯比奧此次會談的主題并不涉及具體的關稅談判問題,更多的是為特朗普的潛在訪問中國鋪路。特朗普本人也多次表達過希望與中方領導人會面甚至訪華的意愿。基于這一點,當我們看到特朗普在加稅問題上對中國采取“雷聲大、雨點小”的策略時,就絲毫不會驚訝。
4月初,特朗普發動全球性關稅戰,震蕩了國際市場。然而在經歷數輪磋商后,不僅關稅得以大幅下調,雙方還發布聯合聲明,為進一步談判奠定了基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他計劃在8月初與中國同行會面,開啟更大規模的貿易對話。同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也被預計將參與其中。這一系列的行動顯示出美國希望盡快與中國達成關稅協議的迫切心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雖然官方還沒有對此做出明確回應,但可以預見的是,中國也希望盡快解決關稅爭端,以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如果兩國能在8月進一步推進關稅談判,那么特朗普今年的訪華之旅將指日可待。
事實上,在6月,中方已經邀請特朗普訪華,后者對此表示感謝。至于特朗普訪華的時機,日媒稱,中國已邀請特朗普參加9月3日的閱兵活動。
如果這次閱兵活動,能讓特朗普親臨現場,其震撼效果恐怕不亞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不過,也必須承認,特朗普要出現在如此具有象征意義的中國紀念活動中,會面對來自國內和盟友的巨大壓力。如果中國不能在貿易談判中給予明顯讓步,特朗普恐怕難以承受這些壓力。
(解放軍空中演練)
針對特朗普訪華的其他時機,有專家分析認為,最有可能的時間段是在10月韓國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后。雖然特朗普素來以出人意料的決策聞名,但如果他決定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中美關系無疑會因此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中美兩國外長在吉隆坡的會晤,無疑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一連串高層互動奠定了基礎。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的今天,加強大國之間的溝通與理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必要。拭目以待,看這次會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中美之間的紛爭,并為全球帶來久違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