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從2022年2月24日開打,到現在2025年7月,已經拖了三年多。俄羅斯軍隊還在東部地區推進,烏克蘭那邊天天在求西方援助,美國和歐洲扔進去的錢和武器堆成山,可戰線就是拉鋸不動。特朗普2024年大選贏了,2025年1月上臺,本來喊著美國優先,不想再管世界警察的事,結果現實逼著他轉彎。
起初他凍結部分軍援,3月還暫停了更多,說要審視花銷。可俄羅斯沒退兵,北約盟友催個不停,美國國會兩黨也壓過來。到7月,他終于松口,14日在白宮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宣布繼續給烏克蘭愛國者防空導彈,但條件是歐盟全包費用。這招算盤打得響,美國出貨歐洲出錢,既保持援助,還省自家預算。特朗普說,這樣能讓北約更負責,美國別老當冤大頭。
可光軍援不夠,特朗普還加經濟壓力。他給俄羅斯50天期限,不簽停火協議,就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對買俄油的國家加二級關稅。這話聽著狠,俄羅斯那邊反應平淡,普京發言人佩斯科夫說,美國老用制裁,武器還往基輔送,根本沒誠意談。俄羅斯經濟靠賣油氣過日子,印度和中國這些買家沒停,關稅威脅作用多大還兩說。
特朗普自己也承認,跟普京打電話聊得愉快,但沒結果,他抱怨這仗打太久,美國被貼上拱火標簽。其實拜登時代就用過類似招,制裁一大堆,俄羅斯還挺過來,轉向亞洲市場。英國在這事上也活躍,2022年伊斯坦布爾談判差點成,約翰遜去基輔勸澤連斯基別簽,導致破裂。
現在新首相斯塔默上臺,6月高規格接澤連斯基,國王都出面,承諾更多支持。但英國自家經濟不景氣,還喊破產,卻繼續給援助,這屬于典型的離岸平衡,手不臟錢照出。美國不一樣,實打實砸錢,援助總額到2024年底就1232億,武器超640億歐元。特朗普不想繼續當冤頭,就想出歐盟買單的模式,既保援助,還分擔壓力。
再說中國,這國家在沖突中定位清楚,從頭到尾不站隊,但也沒閑著。2023年2月,中國外交部出《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主張停火、重啟談判,通過聯合國框架辦。這文件沒被美歐全接受,但土耳其巴西印尼這些中等國家支持,成了國際輿論的緩沖。
中國不強推落地,就當穩壓器,留著降溫空間。同時,中國跟俄羅斯高層互動多,7月15日,拉夫羅夫訪北京,參加上合外長會,聊烏克蘭、朝鮮半島、伊朗核啥的。中國沒公開支持俄羅斯軍事行動,一直勸和促談,這定位模糊卻清晰,避免陷地緣孤立,還保住外交靈活。為什么說中國高明?因為如果俄羅斯真被北約美國整垮,下一個目標可能輪到中國。
從安全角度,中國支持俄羅斯護自家利益,但不直接下場,就用輿論和外交穩局。中國反對單邊制裁,說關稅戰沒贏家,脅迫無效。特朗普的二級關稅威脅,矛頭直指中國印度這些俄油買家,可中國回應堅定,反對長臂管轄。中國經濟跟俄羅斯綁得緊,能源進口多,深化合作后,特朗普的招數難奏效。中國還告訴歐盟,不能接受俄羅斯輸掉戰爭,不然美國會全轉火中國。這話點出地緣博弈本質,中國不卷戰火,卻在后頭平衡力量。
美國總想速戰速決,可忽略根源,關稅威脅聽著嚇人,執行起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尤其是中國印度不買賬。中國玩法不同,既護俄羅斯戰略協作,又不激化歐洲矛盾,還頂住西方壓力,反成國際平衡關鍵。特朗普最近表態,多少看出點門道,他威脅關稅時,點名中國會感受到熱,但中國外交部重申立場,一貫客觀,推動談判。這對比鮮明,美國硬扛,中國柔中帶剛。沖突打到現在,俄羅斯傷亡估一百萬,經濟靠轉向亞洲。
中國這種穩局者角色,源于評估自家戰略,不卷火卻影響大局。特朗普發現這點時,已晚,關稅軍援老套路,俄羅斯推進不止。中國深化俄支持,關稅威脅后,還深化聯系。這接地氣,大國博弈就這樣,中國不硬碰,靠外交空間贏。美國學不會,總想速決,忽略持久戰本質。沖突三年,教訓多,特朗普覺醒,但局面已定,中國高明在不缺席卻不陷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