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流失?資產外逃?宗慶后340億遺產背后的暗戰
中華遺囑庫
當離岸信托訴訟在香港法庭打響第一槍。
這場被媒體稱為“340億遺產爭奪戰”的豪門遺產糾紛,表面是家族內部矛盾
實則牽動著國有資產安全、資產跨境外逃的敏感神經
國資安全暴露在風險中
香港高等法院第23號法庭內,三份起訴書將“娃哈哈長公主”宗馥莉推向被告席。
原告宗繼昌、宗婕莉和宗繼盛——三位自稱宗慶后非婚生子女的美國籍當事人,要求凍結匯豐銀行18億美元資產,并追討父親生前承諾的21億美元信托權益。
與此同時,杭州中級人民法院也收到了同一批原告的確權訴訟,要求分割宗慶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團29.4%股權,按當前市值估算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當娃哈哈集團回應稱此為“家族內部事務,與公司運營無關”時,國有資產流失與資產外逃的雙重拷問已無法回避。
在娃哈哈集團的股權架構中,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持股46%,穩居第一大股東位置;宗慶后家族持有29.4%,職工持股會占24.6%。
這種“國資—家族—職工”三方制衡的模式,本是企業穩定的基石。
但這場遺產爭奪戰卻讓國資安全暴露在風險中。若杭州法院最終確認三名非婚生子女的繼承權,宗慶后原持有的29.4%股權可能被分割
一旦分散的股權削弱宗馥莉對企業的控制力,國資股東將被迫與多個繼承人博弈,公司治理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
2025年7月以來已有3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直言“擔心股權變動影響供貨穩定性”。
這種信心的動搖,損害的不僅是股東權益,更是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能力
離岸信托背后的跨境暗流
匯豐銀行賬戶內的18億美元資產,成為香港法庭爭奪的焦點。
原告方聲稱,2003年宗慶后指示下屬設立離岸信托,為三名子女各預留7億美元資產。
這筆資金被指來源于“娃哈哈集團分紅”,其跨境流動是否合規,至今成謎。
資產外流的質疑不止于此。三名原告均為美國籍,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宗慶后本人也曾在1999年獲得美國綠卡(后放棄)。
這種家族成員的國際化身份背景,與離岸信托架構形成呼應。
當法律文件顯示杜建英1996年以“監護人”身份陪同14歲的宗馥莉赴美留學期間,在洛杉磯產下長子宗繼昌,一個更大的問題浮出水面:
以子女教育、海外生育為路徑的資產全球化布局,是否已成為某些家族資產外流的隱蔽通道?
兩個女人的代際對決
在這場遺產爭奪戰的背后,是兩種資本邏輯的碰撞。
宗馥莉自2004年留學歸國后深耕飲料行業,堅持父親“不上市”原則,推動娃哈哈渠道改革與品牌年輕化。
2024年,她交出了營收突破700億的成績單,追平了2013年的業績巔峰。
杜建英的軌跡則呈現不同路徑。
這位浙江大學高材生,娃哈哈創始期核心高管,2008年離職后涉足生物醫藥、投資等領域,名下關聯企業超百家。
其子女宗繼昌從事投資、宗婕莉做跨境電商、宗繼盛投身科技創業,與宗馥莉堅守實業的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分化在訴訟策略中顯露無遺,原告方選擇在香港發起信托訴訟,依托英美法系主張權益
而宗馥莉則依托父親2020年所立遺囑(聲明“境外資產由獨女繼承”),資產的地域屬性與法律庇護在此成為博弈工具
值得玩味的是企業控制權的滲透。法律文件顯示,杜建英與宗馥莉共同關聯12家公司,與宗繼昌共同關聯7家娃哈哈子公司。
早在2022年,宗繼昌已進入南京娃哈哈飲料、雙城娃哈哈乳品等多家關聯公司董事名單
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布局,讓資產控制權的轉移更具隱蔽性
當三位手持美國護照的原告依據中國法律主張繼承權時,那位“布鞋首富”用一生打造的飲料帝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傳承考驗。
這場遺產糾紛也已突破家族范疇直指國有資產安全。這背后,是三個亟待解答的時代命題:
國有資產安全如何保障?當家族糾紛可能動搖企業治理根基,國資股東的監管責任與風險防控機制面臨考驗。
資產跨境流動如何規范?離岸信托與境外身份組合的資產布局,呼吁更完善的外匯監管與反避稅制度。
民族企業傳承如何實現?在資本全球化與實業本土化的張力中,對民族企業而言,控制權的穩固不僅關乎家族利益,更牽系著產業安全與國有資產的長治久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