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俄一個最新動作非常關鍵。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剛剛結束訪問朝鮮,立刻飛到了北京,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重要會談。這不是普通的出訪節奏,而是一次連軸轉的外交動作。
咱們先來看下拉夫羅夫的行程。他7月10日剛剛出席東盟外長會,11日就去了朝鮮,13日直接飛往中國,準備出席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外長會議。按理說,他完全可以等到天津會議的時候再見王毅。但他沒有等,反而趕在中間這幾天,專門來北京單獨會一面。
這個節奏說明一件事,拉夫羅夫是帶著任務來的,而且事不宜遲。那任務是什么?答案其實不復雜,很可能和朝鮮以及俄烏戰爭有關。
根據公開信息,拉夫羅夫此行在朝鮮不僅見了外長崔善姬,還得到了金正恩的親自接見。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更重要的是,俄朝現在的關系,已經遠超一般意義上的“合作”。去年兩國簽署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基本等同于同盟條約。而現在,俄羅斯想加大對烏克蘭的進攻,手里卻缺人、缺彈藥,正好朝鮮能提供這兩樣。
有情報稱,未來幾個月,朝鮮可能會向俄羅斯派遣2.5萬到3萬名士兵。這些士兵不一定直接沖鋒陷陣,但可以承擔大量后勤、工兵任務,比如排雷、修路、建掩體,甚至參與邊境防守。可以說,朝鮮的“支援”對俄羅斯接下來的戰爭計劃非常關鍵。
關鍵問題來了,俄羅斯和朝鮮越走越近,中方怎么看?這就是拉夫羅夫飛來中國“交底”的原因。中俄關系講的是“戰略協作”,但中朝關系更復雜。特別是涉及朝鮮軍隊可能跨境作戰、核計劃技術轉讓這類問題,中國當然得提前知道。這種事不能等上合峰會上再聊,必須第一時間匯報。
所以,這次拉夫羅夫在見王毅時,重點談了幾個區域問題的排序也很有意思。最前面不是俄烏,也不是伊朗,而是朝鮮半島。這說明,朝鮮的動向是這次會談的重點。與此同時,另一件“大事”,其實也正在醞釀中。那就是普京即將在8月底訪問中國,行程長達4天。他不僅要出席上合峰會,還將參加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活動。這段訪問,被中俄雙方都視為下階段最重要的雙邊安排之一。
為了讓這次訪問順利推進,王毅和拉夫羅夫最近頻頻見面,就是提前打好配合。這說明,普京這次來中國,不只是走流程那么簡單,背后肯定還有一系列大動作要宣布。
有意思的是,這段時間美國那邊也有點變臉。原本特朗普口口聲聲說要“分裂中俄”,拉攏俄羅斯對付中國。結果現在,不但恢復了對烏克蘭的軍援,還準備加碼對俄制裁。俄美關系迅速降溫,拉夫羅夫自然更要向中方表個態,強調中俄關系不會受國際局勢變化影響。
實際上,整個局勢變化非常快。朝鮮援俄、俄羅斯加攻、美國反制,再加上中俄緊密配合,種種動向都表明,未來兩個月,很可能會迎來俄烏沖突的一個轉折點。拉夫羅夫這次從平壤直奔北京,就是提前為這個變化做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