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多,天色尚未泛白,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了一段引人注目的視頻——
全紅嬋戴著一頂寬檐草帽,穿著淺藍色的格子襯衫,露出結(jié)實的腿部肌肉,站在一只簡易竹筏上,揮舞著一只比她還高的大網(wǎng)兜,認真地在湖邊撈魚。
畫面清新俏皮,配文卻輕描淡寫地寫著:“哈哈哈哈這誰啊?!?/strong>
然而,評論區(qū)卻立刻“炸鍋”了。
有人調(diào)侃“冠軍改行捕魚啦”,有人緊張地喊“別忘了穿救生衣”,甚至還有網(wǎng)友留言擔(dān)憂:“她會游泳嗎?”
直到其他粉絲忍不住“科普”——全紅嬋可是跳水隊的啊,這才讓不少人恍然大悟,哭笑不得。
01 缺席世錦賽,專注康復(fù)
這段看似輕松的視頻,其實隱藏著沉重的背景。
就在7月11日至8月3日,202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在新加坡舉行。中國跳水隊由陳芋汐領(lǐng)銜出戰(zhàn),而全紅嬋因為腳踝舊傷復(fù)發(fā),最終無緣參賽。
這并非突如其來的決定。
早在5月的全國跳水冠軍賽期間,全紅嬋便已隨隊抵達武漢,卻因傷再次臨時退賽。
雖然全紅嬋對外表示“感覺挺好的”,但競技體育的規(guī)則冷酷,傷病容不得半點僥幸。
正是這樣的背景,讓全紅嬋的“劃船撈魚”視頻被賦予更多含義:
這不僅是一個小姑娘的娛樂放松,更是康復(fù)過程中的心理調(diào)節(jié)與生活重建。
02 面容消瘦,笑容未改
細心的網(wǎng)友注意到,這段時間的全紅嬋看起來“瘦了不少”。
其實,她的體重變化背后,不單是控制飲食那么簡單,更是發(fā)育期運動員不得不面對的挑戰(zhàn)。
自東京奧運會一戰(zhàn)成名后,全紅嬋的身體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身高從1.43米長到1.53米,體重也從38公斤漲至46公斤。
這個看似普通的成長過程,卻嚴重影響了她在空中的旋轉(zhuǎn)速度與入水角度。
就連全紅嬋最拿手的“水花消失術(shù)”,也因此需要從頭再練。
在連續(xù)收獲跳水世界杯分站賽銀牌后,全紅嬋面對鏡頭語氣輕松地表示:“長高了就得調(diào)整動作唄?!?/p>
一句話,說得風(fēng)輕云淡,實際背后卻藏著多少訓(xùn)練與壓力。
為了找回手感,她每天訓(xùn)練長達8小時,僅一個207C動作就要分解練習(xí)上百次。
03 她不是“天才”,只是很努力的普通女孩
公眾眼中的全紅嬋,是“跳水神童”“奧運冠軍”“國民妹妹”。但其實,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天才。
她說過:“我不是你們說的什么天才少女,這些都是一遍一遍練出來的。”她沒有被金牌沖昏頭腦,更沒有逃避成長中的焦慮。
一次采訪中,當記者提及“現(xiàn)在動作不如以前順手”時,她坦率地承認:“有些感覺可能找不到了?!?/p>
全紅嬋其實始終知道,“巔峰”不是永遠,成長、努力才是自己最可靠的底牌。
04 從“冠軍少女”到“鄰家妹妹”
視頻中戴著草帽、站在竹筏上的全紅嬋,看起來更像一個普通鄉(xiāng)村少女,而不是那個在10米高臺上三跳滿分、驚艷世界的冠軍。
也正因此,很多網(wǎng)友第一次意識到,全紅嬋也是個會發(fā)朋友圈、愛曬娃娃、喜歡釣魚、追星黃子韜的小女孩。
全紅嬋的童年因為跳水被壓縮,如今反倒在康復(fù)期里慢慢“補回來”——曬玩偶、錄vlog、跟哥哥去釣魚……
她正重新找回那個“愛臭美的小女孩”。
這樣的她,更加真實、更加可愛,也更加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05 她來自農(nóng)村,也從不忘本
全紅嬋的家境并不富裕。
2007年,她出生在廣東湛江一個貧苦農(nóng)戶家庭,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老三。
小時候家里一年僅靠兩萬塊甘蔗收入和幾百元低保度日。
7歲那年,全紅嬋被體校教練選中,從此與跳水結(jié)緣。
訓(xùn)練很苦,一天要跳百余次,每晚還要自修練核心肌肉。
但她從不叫苦。甚至她當時最大的夢想,不是拿奧運冠軍,而是“開一家小賣部,想吃辣條就吃辣條?!?/p>
即使如今已是兩屆奧運冠軍,全紅嬋的生活依然樸素。比賽歸來后,她回老家陪弟妹釣魚,穿著涼拖鞋、拎著大漁網(wǎng),在池塘邊樂此不疲。
這個鏡頭很難與“國家級運動健將”的身份聯(lián)想在一起,卻恰恰展示了全紅嬋最動人真實的一面:她始終沒變。
06 是冠軍,也是孩子;是榮耀,也是血肉之軀
大家太習(xí)慣看到她在領(lǐng)獎臺上微笑,卻容易忽視她為之流過的淚水。
也許全紅嬋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跳出三跳滿分的“神童”,但她仍在挑戰(zhàn)新的高峰。
在這個過程中,她不需要被神化,也不該被指責(zé)。她只需要,被理解。
發(fā)育關(guān)、傷病、名利場的喧囂,都可能成為她前行路上的障礙。
但也正因如此,全紅嬋的那一句“關(guān)關(guān)難過關(guān)關(guān)過”才更加有力量。
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yīng)外界:你們看見的,只是獎牌;我活著的,是一場修行。
寫在最后:
全紅嬋的視頻走紅,讓外界看到了跳水冠軍“水下之外”的另一面——她不再只是“神童”,其實是一個逐漸成長中的年輕人。
這段視頻也提醒:
競技體育不是只有勝敗,更有人性的掙扎與成長。冠軍也需要時間療傷,也會焦慮彷徨,也渴望做個普通人。
所以,如果哪天她不再一跳驚人,請別急著失望;如果她再曬娃娃、釣魚,也別急著苛責(zé)。
全紅嬋已經(jīng)很努力,值得被溫柔以待。
無論將來她是否繼續(xù)站在跳臺上,為國爭光,觀眾都應(yīng)該記得:
她不僅僅是一枚金牌,更是那個始終在陽光下笑著、勇敢長大的——全紅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