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劉園園
7月15日,遼寧朝陽。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凌鳳大橋附近紅衣徒步團列隊準備出發時,與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相遇并未相讓引發網友熱議。
7月18日,徒步團群主向大象新聞記者介紹,網友看到消防救護車燈閃爍,都以為在執行任務,就讓人聯想到肯定是我們不對。當天那些車輛屬于備勤狀態,我們所在的這個道路是屬于大凌河景區之內的非機動車道,當時也是為了一百多位隊員的安全著想,就一分鐘,想讓隊員先過去,怕車碰到人。
“每一個老百姓他都懂得,如果說當時有人掉河了,徒步隊會立馬解散,會幫著他們救人。”徒步隊群主稱,如果真的是哪里著火或者有人掉河里了,徒步團隊不可能袖手旁觀,這是老百姓都明白的簡單道理。
圖為涉事“暴走團”
知名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消防車、救護車等執行緊急任務時,享有優先通行權,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如果消防車和救護車是去執勤而非出緊急任務,它們不享有優先通行權。此時,應按照正常的交通規則和通行原則來判斷,根據第三十六條規定,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即車應讓人。
延伸閱讀
逼停120和119的“暴走團”系有近10年歷史的民間團體,景區管理中心發聲
據網友反映,近日,遼寧朝陽一老年徒步團列隊準備出發時,阻擋了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通行,引發熱議。
相關視頻顯示,在朝陽市大凌河景區的臨河道路上,一輛救護車和兩輛消防車閃著燈前行,遇到了一支徒步隊伍,結果徒步隊伍不讓。雙方僵持了近2分鐘,以救護車靠邊讓行,徒步團列隊通過告終。
據澎湃新聞報道,發布視頻的網友稱當時三輛車是去執勤,非緊急任務。
圖為事發現場
7月18日,據上游新聞報道,記者采訪了負責該區域管理工作的大凌河景區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確認網傳視頻的情況屬實:“昨天(17日)晚上視頻出來了,視頻是15號晚上的事,今天(18日)網上這個事情挺火,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關注到此事,我今天一天都在核實處理。”
涉事的徒步團有近10年歷史,是一個非官方的民間團體(沒有申報協會),據該工作人員透露:“事情發生在大凌河景區,景區內有一條7公里長的帶狀公園,帶狀公園臨河一側有10米寬的路,他們(涉事徒步團)每天晚上7點-8點都會在這里健身徒步。最近朝陽市里搞了一個大型活動凌河之夏,因為天氣比較熱又臨河,每天晚上要求消防車和救護車備勤。7月15日晚上,雙方在路上遇到了,開始誰也沒讓誰。”
就網上熱議的徒步隊伍是否應該給備勤救護車消防車讓道一事,該工作人員表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特種車輛是有優先權的。不過徒步團的牽頭人認為備勤不屬于出任務,如果是前面有情況,救護車消防車是執行救援任務,拉警報他們就會讓道。”
實際上徒步團引發問題不止這一次,工作人員透露:“此前有游客投訴徒步團占道健身影響通行,我們一直在做工作。2023年8月18日,我們給景區所有徒步走隊伍的團長開會,規范應該怎么辦這個事;去年沒開會,但情況也還好;但沒想到今年突發了這個事,我們也很意外,我們沒想到徒步走這幾個人為什么要去擋車。”
雖然徒步團阻擋救護車消防車通行引發了一定的輿情,但工作人員表示因為現場沒人碰傷,也沒影響到救援,所以他們準備以教育為主:“我們準備約談徒步隊伍,這種特種車輛是不能阻擋的,我們也不希望他們因為妨礙公務造成不良影響。”
媒體評論
7月18日,據荔枝新聞報道,15日,遼寧朝陽,網曝多人暴走團占據路中央,路遇消防車和救護車不讓行,引發網友熱議。18日,當地派出所工作人員回應,涉事車輛當時屬執勤非緊急任務,最終僅對團隊負責人批評教育,認定此為素養問題。
暴走團“出圈”不是新聞。安徽蕪湖的暴走團闖紅燈擾亂交通,山東臨沂的暴走團占道釀成死傷悲劇……這些事件反復叩問:為何一群人穿上統一服裝、喊著整齊口號,就敢理直氣壯地侵占公共資源?表面看是“素養問題”,根子上卻是對規則的無視和集體行為的失控。
暴走團的初衷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但這種健身方式卻常常以犧牲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為代價。當面對鳴笛的消防車和救護車時,團隊成員拒絕讓行,這種行為不僅是對公共規則的公然挑戰,更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視。
暴走團的亂象背后,反映出的是部分參與者規則意識的淡薄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派出所“非緊急任務”的回應難以服眾——難道只有拉著警報的救護車才配通行?公共秩序的底線何時成了可以討價還價的“彈性標準”?
暴走團的囂張,某種程度上是“法不責眾”心理的產物。跟闖紅燈“湊齊一堆人就能走”的心理相同。我們為什么能治住酒駕?為什么能治理好霸座行為?因為查到就扣證、拘留、上征信;高鐵霸座為何不敢囂張?因為列入黑名單、全網曝光、法律嚴懲——鐵拳出擊是關鍵。一切無視規則無視法律的行為能夠甚囂塵上,都是執法軟弱“慣”出來的。
老年徒步團直接走過去了
在遼寧此次事件中,整個團隊既無罰款,更無強制措施,違法成本幾近于無。難道不是在鼓勵更多人“抱團越界”?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如果每次暴走團占道都只是“口頭警告”,這種縱容最終會演變成“誰守規矩誰吃虧”的惡性循環。
唯有讓違法者付出代價,才能樹立規則的權威。執法部門若繼續“和稀泥”,暴走團的下一步,恐怕就不只是堵救護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