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7月14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發表了一封海外公開信。信中寫道,在與以色列和美國發生激烈沖突數周后,德黑蘭決心通過外交手段修復與美國的關系,并修復本國經濟。
佩澤希齊揚寫道:“我們仍然相信外交之窗是敞開的,我們正在動員一切政治力量,認真地走這條和平道路。”
伊朗媒體報道
不難發現,作為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從總統大選到上臺,佩澤希齊揚的主張一直沒有變過,即便被美以輪番空襲,依然堅持將修復對美關系列為優先事項,以發展經濟。因此佩澤希齊揚這封信一出,大部分人的看法依然是——軟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伊朗比誰都清楚,自己沒有本錢。被美國多年極限制裁下來,伊朗經濟只剩半口氣,貨幣里亞爾四年貶值超70%,15萬里亞爾兌1美元,加油站排長隊、超市貨架空蕩已成日常。更現實一點,民眾的“反美”精神已被饑餓感取代,面包比核彈頭更能動搖民心。
佩澤希齊揚作為改革派,在投票率不足40%的選舉中上臺,靠的就是承諾“經濟松綁”。而這封信本質就是向國內民眾交底,伊朗的出路在談判,不在導彈。
而且這條路是伊朗曾走過并且驗證過的。2015年伊核協議后,伊朗GDP曾單年暴漲8%,500億美元外資涌入油田和基建,這些都是吊在伊朗眼前的胡蘿卜。
特朗普在白宮迎接到訪的內塔尼亞胡
一周前,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事后佩澤希齊揚夸特朗普“能帶來和平”,被革命衛隊怒罵“叛徒”,然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卻未表態。
這種沉默等于默許,在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并威脅可能卷土重來后,伊朗強硬派暫時收聲,放手讓改革派試試從外交方面破局。畢竟,若談判成功,伊朗當前的困局可解;若失敗,也是改革派背鍋,到時保守派再祭出“抵抗經濟”大旗也不遲。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佩澤希齊揚希望修復對美關系,但還算清醒,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進一步補充道,伊朗有意恢復與美國的核談,美方應保證不再發動襲擊。
這唱的是哪一出呢?大概率是以攻為守,美國空襲伊朗本就不占理,伊朗借此發作無可厚非,但又不能太過分,若惹惱美國再扔導彈怎么辦,可“跪下”對內沒法交代,于是就提出“強硬條件”證明自己,同時把球踢回給美國。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啟程前往中國
除了美國之外,伊朗還有其他顧忌。眼下胡塞武裝在紅海用“無人機海戰術”拖住美以,看似給伊朗撐腰,實則很容易反噬。以色列被逼到多線作戰,很可能狗急跳墻再襲伊朗;美軍無人機雖在也門墜毀7架,但下一波報復必更猛烈。佩澤希齊揚此時喊停火,可能是為避免引火燒身。
另外,7月15日,英法德威脅若未達成實質性核協議,最遲將于8月底,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伊朗央行外匯儲備恐遭凍結。佩澤希齊揚此時發公開信,實為“求和止損”。
雖然伊朗對美有期待,但也沒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美西方身上。
日前,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在天津召開,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已于14日上午離開德黑蘭飛往中國,期間除了出席上合會議,還計劃和中俄外長舉行會談。
據伊朗媒體報道,阿拉格齊此行是帶著任務的。在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美伊談判破裂后,伊朗急需中俄在伊核問題上“對沖美國壓力”。阿拉格齊此行向中俄通報核問題進展,并明確要求兩國“在談判中發揮更大作用”。
伊朗外長于俄外長拉夫羅夫
而后可能向中國提出“購買更多伊朗石油”的訴求,以中國市場的體量,絕對能對沖西方封鎖。伊朗還可能與俄羅斯推進“原油換糧食”,緩解民生危機。當然,上合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尤其是在安全領域,伊朗希望與中俄深化綁定,應對美以威脅。
一邊向西試探,一邊向東突圍,伊朗這一手“雙規外交”玩得不錯,細細想來,這也確實是當前局勢下的最優解了。俗話說,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伊朗要解決當前困境,外部力量或許能助一時,但伊朗內部生出的自發力才是根本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