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這幾年的情況,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美國那邊,在臺海和南海問題上,動作越來越多,還搞技術封鎖,軍事上也總來我們家門口晃悠。這些事一件件都踩著中國的底線,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個問題擺在面前:為什么美國敢這么做?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看看美國對別的國家是什么態度。世界上有些國家,雖然不大,但骨頭很硬。比如伊朗,還有朝鮮。美國對這些國家,反倒顯得很克制,不怎么敢真刀真槍地干。
就說伊朗。有一次,美國的核潛艇偷偷摸摸開到了霍爾木茲海峽。結果,伊朗的潛艇發現了,直接就逼了上去,一點都不含糊。最后的結果是,美國的核潛艇自己浮出水面,灰溜溜地撤走了。事后伊朗公開指責美國,美國那邊也沒什么動靜。
朝鮮的情況更是明顯。美國對朝鮮的制裁搞了幾十年,但朝鮮該做什么還做什么。他們搞核試驗,還試射新的洲際導彈。美國能做的,也就是在國際上喊幾句,開幾個會,但從來不敢真的動手。古巴就在美國眼皮子底下,被封鎖了這么多年,也一樣挺過來了。
這些例子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面對那些敢于掀桌子、不怕把事情鬧大的對手,美國在動手之前,會想一想代價。如果代價太高,風險太大,它就不會輕易動手。
那么,為什么一到中國這里,美國的膽子就變大了?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認為中國顧慮太多,不會輕易撕破臉。在他們看來,中國把發展和穩定看得比什么都重。中國是世界工廠,和全球經濟綁得太緊了。
一個關鍵數字是,到了2025年,中國手里還握著大約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這個數字占了美國所有外國債主里的不小一部分。這種經濟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美國覺得中國為了保住經濟發展的大局,不會因為一些局部摩擦就徹底翻臉。他們覺得中國需要從國際上買芯片,買能源,需要穩定的全球供應鏈,所以不會輕舉妄動。
相比之下,伊朗、朝鮮這些國家,經濟上很大程度是自給自足,和世界經濟的聯系沒那么深。美國制裁它們,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但對這些國家本身,效果也有限,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了。
還有一個原因,來自美國國內。這些年,美國自己的經濟也不太好。通貨膨脹一度很高,物價上漲,老百姓怨氣很大。每當這個時候,美國的政客們就需要找一個目標,把國內的矛盾轉移出去。
“中國威脅”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在選舉的時候,不管是哪個黨的候選人,都喜歡拿中國說事,比著誰對中國更強硬,好像這樣就能拿到更多選票。媒體也跟著煽風點火,今天說中國在南海建島是“軍事化”,明天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威脅世界”。這種氣氛搞起來之后,美國政府再對中國搞小動作,國內老百姓不但不反對,反而覺得是在維護國家利益。
除了自己動手,美國還特別擅長一件事:拉著盟友一起上。它在中國的周邊,拼湊了一個包圍圈。
日本是這里面最積極的一個。他們反復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還派船到東海來回騷擾。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也是小動作不斷,隔三差五就派船闖進我們的南沙島礁附近,想制造沖突。韓國也跟著摻和,不僅在蘇巖礁問題上態度強硬,甚至還把戰機降落到臺灣的機場去。
印度也沒閑著,在中印邊境地區制造摩擦。這些國家表面上看是自己在行動,但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想讓中國四面八方都起火,忙不過來,好分散中國的精力。
輿論上的攻擊,也是美國的老套路了。他們會利用一些海外的所謂學者和智庫,專門散布對中國不利的信息,在國際上抹黑中國的形象。
一個叫余茂春的人,就多次建議美國要加強對中國的制裁,限制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還有人寫報告,出主意說要怎么收買中國國內的一些人,來影響中國的輿論。
美國的一些智庫曾經發布報告,指責中國在南海的建設是“軍事化”,破壞了地區和平。
西方媒體拿到這種報告,就拼命炒作。雖然中國外交部一次又一次地反駁,說明那些設施只是必要的防御工事,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但這種聲音在西方的輿論場上很難傳開。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經濟上的壓力也沒停過。美國財政部曾經威脅說,要公開中國的一些企業家和富豪在美國的資產。這種話一放出來,就是想在中國內部制造恐慌。他們還通過外資控股的方式,試圖控制中國的一些產業。之前有日本公司收購了中國的中藥企業,清華大學也曾把旗下的一家中藥企業半價賣給日本公司,這些事都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討論。
美國就拿這些例子說事,渲染中國經濟“被滲透”,想動搖我們的信心。
但美國的這些算盤,真的打對了嗎?
它可能大大低估了今天的中國。
中國的反制越來越有力,也越來越直接。在軍事上,解放軍在臺海的大規模演訓已經成了常態。軍艦繞島巡航,戰機頻繁起降,這就是在明確告訴外界,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在南海,中國海警船多次依法驅離菲律賓的挑釁船只,行動果斷。
美國所謂的盟友體系,并不是鐵板一塊。日本、菲律賓這些國家,雖然嘴上跟著美國喊,但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日本經濟很依賴中國市場,真要和中國徹底鬧翻,它自己也受不了。菲律賓國內經濟情況不好,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度很高,它能有多少本錢一直挑釁下去,是個很大的問題。印度也是一樣,邊境上搞點摩擦,但它更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國內經濟。
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國看錯了中國人的心。他們可能以為,通過一些內部的親美勢力,或者通過輿論攻擊,就能動搖中國社會的凝聚力。但事實恰恰相反。
外部的壓力越大,中國人內部就越團結。
有民調顯示,支持國家對美國采取強硬立場的中國民眾比例,這些年一直在上升。美國越是打壓,我們自主研發、科技自立的決心就越強。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美國敢于挑戰中國紅線,是基于一套復雜的盤算。它看到了中國的崛起,感到了自己“老大”地位的動搖。它利用了中國對穩定發展的重視,利用了國內政治的需要,還利用了一群盟友。
但這套盤算,是建立在一個正在過時的判斷之上的。它低估了中國的實力,低估了中國的決心,更低估了14億中國人的意志。這個游戲,美國玩起來的成本正在變得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