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一項足以改變中國能源版圖的工程正式啟動。這個水電站集群的規劃體量,相當于3.5個三峽大壩。面對如此浩瀚的工程,我們的討論不應只停留在鋼筋水泥的層面。
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是:當一個國家同時掌握了世界屋脊的水源、全球第一的工業產能和無可匹敵的基建能力時,它會用這份力量來做什么?
歷史給出的答案,往往是擴張和征服。力量的積累,常常伴隨著炮艦與殖民。
但這一次,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劇本。這份排山倒海的力量,沒有變成滿世界飛的炸彈,而是選擇向內凝聚,去“戰天斗地”,去重塑山河。
這或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幸運。
這背后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發展邏輯。它不是不關切外部世界,而是在走一條“堂堂正正”的陽關大道。
這種“堂堂正正”,不是靠軍事肌肉的恫嚇,而是通過構建壓倒性的基礎實力,讓自身的發展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
這與那句“無產階級要解放自己,必先解放全人類”的初心,在精神內核上有著某種遙遠的呼應。不去稱霸,而是通過自身的強大,為世界提供另一種可能。
雅魯藏布江的這個超級工程,就是這種邏輯的生動體現。它不僅僅是為了眼下的電力供應,更是為了一場已經兵臨城下的未來革命——人工智能(AI)時代。
我們可能都低估了AI對能源的渴求。訓練一個先進的AI大模型,其消耗的電力是驚人的,足以供應數千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未來的世界,算力即權力,而支撐算力的,正是海量的、廉價的、穩定的電力。誰掌握了能源的閥門,誰就卡住了AI時代的命脈。
中國的牌桌上,已經擺上了兩張王牌:一張是“稀土”,AI硬件不可或缺的工業維生素;另一張,就是以雅魯藏布江項目為代表的龐大清潔能源體系。
至于芯片和算法,這些固然是技術高地,但它們是可以在實踐和學習中不斷迭代和追趕的。能源和基礎材料,才是最難逾越的底層護城河。
當AI和自動化機器人,由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驅動時,會誕生一個怎樣的社會?
這引出了一種更大膽的設想:一個“低配版”的共產主義社會雛形。這是一種對未來的現實推演。
試想一下:當機器人和AI承擔了絕大部分的生產勞動,人類社會的基本生存門檻將被降到極低。每個人都能以非常小的代價,獲得體面的生活保障,從而將人的創造力從重復、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這聽起來很遙遠,但雅魯藏布江上奔騰的江水,正在為這個未來鋪設第一塊基石。
所以,這個水電站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它是中國選擇的一條路,一條用建設而非破壞來證明自身價值的路。它是一份對未來的投資,賭的是一個由強大能源驅動、由AI和自動化來解放人類的明天。
當一個國家手握改造地球的力量時,它選擇了用它來澆灌自己的土地,孕育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本身,就是一種無需多言的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