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江戰役即將爆發的前夕,長江江面上卻突然間涌起了轟烈的炮火聲。
一場激烈的大戰,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外悄然展開。
我軍所對峙的敵人卻并非蔣介石,而是英國軍艦“紫石英號”。
隨后幾天連綿的炮火聲不斷在長江江面上蔓延,英國的更多軍艦在長江上折戟沉沙。
此時卻誰都不會想到,毛主席的這一命令,為未來留下了多么深遠的影響。
就連斯大林都不敢相信,中國的毛澤東敢這么做。
那么毛主席為何敢向英軍軍艦開炮呢?而這一場炮擊戰爭又為未來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一、“紫石英號”事件始末
眾所周知,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在百余年里,對國內的海域幾乎沒有完全自主權。
在南京條約簽訂后,各國的船只皆可航行于長江黃河。
甚至當中國的船只與其產生沖突時,我國的船只要為洋人船只避航讓行,甚至要對阻礙洋人船只航行而道歉。
但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與解放戰爭的即將完成,昔年航行于我國疆域的歐美船只,卻從未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仍舊我行我素地將自己的船只航行于我國水域。
但誠然來講,不論美國還是法國,都已然意識到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態度,與曾經軟弱的晚清政府不同。
故而已經將絕大多數的船只撤離了長江黃河,但英國卻對此不以為然,仍舊我行我素,妄圖享受著曾經強取豪奪來的特權。
時至1949年4月20日,解放戰爭即將完成的前夕,渡江戰役一觸即發,而我國軍隊早已在長江附近做好準備。
而在長久的戰爭中,以戰養戰得來的炮兵團,更是在我國長江流域沿途布滿了炮臺。
而4月20日的清晨,某炮兵團卻突然發現,不遠的地方有一艘英國軍艦自上海方向航行而來。
這艘軍艦洋洋得意,絲毫不顧及我軍的警告,宛若無事一般航行于我軍防線邊緣。
毛主席登記下令,軍對其船舷前方開炮,予以警告令其不得航行。
而這艘船只就是英國的“紫石英號”,其實說來可笑的是,這艘“紫石英號”并非什么驅逐艦等大型對陸對海艦船。
恰恰相反,這只不過是一艘普通的護衛艦,僅有千余噸的排水量,而我軍卻擁有著105毫米榴彈炮,足以輕易對其產生殺傷。
“紫石英號”看到我軍對其船舷前方開炮,仍舊不為所動,自信我軍畏懼英國實力,不敢對其開炮。
卻不想,我軍看到“紫石英號”肆意妄為后,立刻展開炮擊。
大戰一觸即發,但由于敵我力量十分懸殊,不久后“紫石英號”就瀕臨沉沒,艦船上的海軍也有10余人戰死,20人受傷,就連艦長也在炮擊中被炸得粉身碎骨。
“紫石英號”擱淺后,自以為高高在上的英國頓時勃然大怒,先后派出了數艘船只妄圖營救“紫石英號”。
首先派出了一批護衛艦對“紫石英號”救援,但由于派出的船舶與“紫石英號”實力相差無幾。
故而短時間就被我軍炮擊而瀕臨擱淺,于是望風而逃,趕忙逃出了戰線。
而隨后英國海軍更是憤怒不已,直接派出了倫敦號重型巡洋艦與相應的護衛船舶。
雖然重型巡洋艦的炮臺比我軍105毫米榴彈炮口徑大不少,但由于我軍是在陸上對其作戰,并且我軍長久以來的游擊戰經歷,使得所有的炮臺位置隱蔽非常好。
而倫敦號重型巡洋艦只能依靠炮擊軌跡,來對我軍的炮臺進行反擊。
于是乎,在鏖戰許久后,重型巡洋艦就受到了不少105毫米榴彈炮的洗禮。
雖然船體本身并未受到什么沉沒傷害,但船上的軍官卻被殺傷不少,就連艦長也被一發炮彈直接轟得重傷。
于是乎,英軍抱以眾望的倫敦號重型巡洋艦,及其護衛船舶,也在與我軍對抗后逃離長江流域,不敢再與我軍對抗。
雖然說此事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炮擊事件,但其影響卻在眨眼間傳遍了全球。
昔年積貧積弱的中國,竟對高高在上的日不落帝國回擊。
這種影響自然令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不僅是英法等資本主義大國駭然失色,就連當時社會主義最為強盛的蘇聯,都為其感到十分地震驚。
當時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聽聞此事后怒不可遏,甚至想要派出兩艘航母對我軍實施報復。
但英國首相卻得知此事必不可行,況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各國都在恢復之中。
就連昔年強盛的英國也不敢妄開戰端,于是英國放棄了發表聲明。
但我國卻并沒有被當時的世界局勢唬住,不久之后,我軍立刻發表了聲明,直言道:
長江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內河,你們英國人有什么樣的權力,將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開到我國的內河之中?
不論英美法各國,速將各處武裝力量撤離我國領海領土領空。
二、如何解決
在我國的聲明發表后,英國意識到強取已然事不可為,于是開始不斷與我軍談判,想要取回“紫石英號”。
在談判過程中,我們的態度始終非常明確,要求英方對侵入我國領海問題道歉,并聲明這是原則問題,不容得到任何質疑。
但強盛已久的英國,卻不愿意為此低下頭顱,一直顧左右而言他地表示“紫石英號”是一個誤會。
在談判過程中,我軍始終沒有迫害紫石英號上的英國皇家海軍隊員,恰恰相反還對“紫石英號”上的諸多受損地方進行了修復和處理。
但由于英國始終沒有承認對我國主權的迫害,故而“紫石英號”也一直在中國的海域休養。
不久之后,“紫石英號”上的船員發現,我軍對紫石英號的監管并不算太嚴格,甚至有些疏忽。
故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紫石英號”上的船員綁架了我軍隊員,趁著一場暴雨,向長江的出海口逃去。
在逃亡過程中,因“紫石英號”對我國炮兵團有所畏懼,所以在逃避過程中不斷與一艘客輪平行。
想要以客輪來擋住我軍炮擊,隨后“紫石英號”經過崇明島后,高速逃竄不斷撞傷我國船只,而后逃出了中國海域。
此事不僅我們看起來莫名其妙,就連當時的斯大林也感到不對勁,足以生擒“紫石英號”的我軍炮兵團,怎么可能會如此輕易地讓“紫石英號”逃出我軍控制呢?
后來毛主席才告訴斯大林,不是“紫石英號”憑著自己的能力逃出了我國炮兵團的炮擊。
而是此時正值恢復階段,毛主席深刻意識到不宜與世界強國產生大的沖突。
于是周總理暗中下令,如果“紫石英號”逃竄,則不予大的阻攔。
而且由于英國并非主要敵人,貿然樹敵過多,對當時國內的穩定不利。
于是“紫石英號”才能順利逃出我國,而隨著船舶的逃竄,中英兩國的談判自然也不了了之。
三、事態影響
“紫石英號”事件雖然由于“紫石英號”的逃竄而不了了之,但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卻不是不了了之4個字可以簡單概述的。
不論英法還是美國,亦或者當時的蘇聯,都因為這件事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
即使是中國內部,也因此打了一針強心劑。
昔年歐美各國的船只肆意妄為航行于我國水域上,而我們的船只卻只能為其避讓,忍氣吞聲吞了一百多年。
一朝揚眉吐氣,令我國整體的士氣恢宏起來。
而且與英國的強硬談判,也讓那些對中國有敵意的國家意識到,對于底線問題,此時的中國已經與以前的中國完全不同了。
底線原則問題上,此時的中國已經不畏強權,不會再退讓一步。
正如同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一樣。
一場“紫石英號”事件,讓外國的船舶飛機徹底退出了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
而歐美國家意識到了中國的強盛后,也不由得為此膽寒起來。
這件事也暗中導致了中美數十年對峙,歐美各國自此再也不敢小瞧中國。
而蘇聯對此的態度則是保有著兩層角度。
一方面面對著中國的強盛,斯大林對此感到十分欣喜,對中國的革命開始了更加積極地支持,也創造了中蘇在后來結為同盟的條件。
但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的強盛蘇聯卻有著一些異樣的想法。
蘇聯深深地意識到,中國與其他藩邦小國不同,并非可以任其玩弄完全控制的國家,也對中國的未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戒備。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不論如何,此時英號事件徹底展現了我國對于強權主義的態度。
未來的西方國家也受到了震懾,意識到我國的強盛已然不可避免,在日后,逐漸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此之后,我國不斷加強國防力量,推動國防建設,增強我國海陸空防衛力量。
時至今日,再也沒有他國的艦船敢肆意妄為的航行在我國水域之上了。
參考資料:
1、中國軍網 《“紫石英號事件”背后的外交斗爭》
2、金山網 《終結百年屈辱史的紫石英號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