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珠江口,暴風挽起巨浪,
瘋狂擂擊堤岸。
鉛灰色的云團沉沉壓?!?/p>
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以
每小時25公里速度直撲珠海。
凌晨3時,
“五?!贝胧┳尦鞘行鷩獭澳獭?。
唯有應急車輛的燈光穿破雨幕,
交織成躍動的生命線。
“風眼”是臺風的中心,
那里往往出奇平靜,
卻藏著無堅不摧的力量——
決策的燈火、逆行的腳步、
守望的掌心,
正以這樣的力量,
書寫著震顫心魄的守護。
19日晚,珠海市應急指揮中心燈火通明。
巨型電子屏幕上,珠海重點區域的實時畫面不斷切換,臺風路徑、云圖變化、預警信息的每一次刷新,都牽動著整座城市的神經。
從省到市,一場場指揮調度會議密集接力。與臺風賽跑,這座城市的防御藍圖,正從這里落筆成形。
“各級黨委政府要嚴陣以待,擰緊責任鏈條,市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強化值班值守,切實筑牢抵御臺風襲擊的堅固防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委書記、省委橫琴工委書記陳勇第一時間主持召開防臺風電視電話會議并實地檢查防御工作,調度指令堅定而有力。
市領導下沉各區,穿梭防御一線。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澤桐的身影,扎進防御壓力極大的經開區、金灣區、斗門區。他反復強調,要嚴格按照防臺風“六個百分百”要求,充分運用“人防+技防”等手段,從實從細做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指令迅疾傳導,今年首個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劃破夜空。
港珠澳大橋、金海大橋、洪鶴大橋等臨時封閉,如巨龍蟄伏;珠海機場取消126班航班,廣珠城際停運270班列車,交通大動脈主動“休眠”;珠澳各口岸暫停通關,高欄港石化企業職工提前24小時撤離……
行動穿透風雨,“防御網”向全城鋪開。
港口與海岸線率先筑起屏障。338艘在冊漁船、130艘港澳流動漁船及906艘鄉鎮生計船整齊回港;萬山區241名漁排人員、6個海洋牧場23名作業人員全部撤離;16個濱海景區關閉閘門,83名滯留海島的游客被納入政府專班保障。
城市“筋骨”在無聲中繃緊。全市810個在建工地全部停工;2839人次巡查人員走遍83處積水風險點、118處地質災害點,2.3萬株樹木被修剪加固;情侶路沿線93個地下車庫加裝擋水板,74臺大功率排水泵車在易澇區隨時待命……面對不斷升級的臺風,珠海展現出多年防災經驗積累的防御智慧。
數字無聲,卻重若千鈞。截至20日上午9時,全市累計轉移安置臨險人員64799人,其中包括在建工地人員55158人及特殊群體人員4871人。
立足最不利情況,做好最充分準備。
從地毯式排查每一處隱患點,到24小時不間斷發布預警信息;從支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防風,到向鎮村一線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
決策的速度,永遠趕在風雨前面;而所有的速度,只為追上生命的重量。
清晨6時的情侶路,狂風能把人吹得打趔趄。31輛鐵騎、74名特警組成的隊伍,毅然撕開混沌雨幕,化身移動的“生命警戒線”。
“城市陽臺無滯留人員!”“愛情郵局周邊正常!”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巡警大隊大隊長駱惠城的對講機里,匯報聲急促如戰鼓——這是珠海首次在應對臺風中出動“鐵騎隊”進行海邊巡邏。
“阿叔阿婆,門窗一定要關牢!”香洲區翠香街道新村社區的網格員和志愿者們挨家挨戶敲響獨居、孤寡老人的家門。一聲聲嘶啞的叮囑,一張張寫著緊急號碼的紙條,是他們遞上的“定心丸”。
“您放心!長者飯堂暫停,但熱飯熱菜,我們幫您送到家!”風獵獵時,這樣飽含溫情的“敲門聲”,在珠海的每一個角落回響。
市委組織部發出《關于在抗擊臺風“韋帕”工作中發揮黨組織黨員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號召黨員干部積極參與“黨員突擊隊”、站好“黨員先鋒崗”、認領“黨員責任區”。
發揮鎮街、社區、網格、小區四級黨組織和鎮到村、村到組、組到戶三級黨建組織優勢,讓紅色力量遍布每個角落。
全市1008名三防責任人全部下沉,3000余名黨員干部打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走過泥濘村道,將安全守護送入千家萬戶。
斗門鎮八甲村,積水漫過腳踝,村工作人員背著82歲行動不便的老人往避難所趕;金灣區,村居工作者穩穩抱起滯留在危瓦房里的百歲老人——這“一背一抱”,蹚過了積水,也蹚出了“黨員就在身邊”的安全感。
鳳山街道長沙社區明珠北路地下通道,陰冷潮濕。社區書記帶隊排查,發現一名流浪者蜷縮角落?!案覀冏?!這里太危險了!”社區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勸導近一小時。最終,真誠融化了抗拒,他們小心翼翼地將人護送至溫暖明亮的安置點……
他們的身影在風雨中被拉得很長,卻把安全感拉得更長。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文體中心的應急避難場所內,200多名中建三局的建設者在這里避風。早餐盒里,包子、玉米、炒粉冒著熱氣,牛奶、面包整齊排列;飲用水管夠,醫務人員隨時待命,充電口、電視等設備一應俱全。
來自云南的周曉榮和余付英,來珠海務工才兩個月就遇上臺風,但他們臉上沒有慌張。余付英坐在席子上,安靜地繡著彝族手工,還打視頻向家人報了平安:“我們在珠海挺好的!”
香洲區為農街的險情來得突然——一塊鐵皮棚被狂風掀落,懸在二樓光纜線上,下方正是行人通道。 民警、社區工作者、路過市民自發迅速沖上前,有人扶穩梯子,有人拉緊繩索,有人站在路口指揮避讓……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伸手相援。這默契的合力,藏著一座城市最硬的筋骨。
20日中午,外賣小哥葉師傅仍奔走在送餐途中,卻突然聽見一名女士急切的求助聲:“師傅,能送我去城軌站嗎?家人等急了,下錯車了!”葉師傅沒有絲毫猶豫,猛轉車頭:“快上!抓穩!”安全送達后,面對塞來的酬謝,他擺擺手,便消失在雨幕里。
供水、供電、供氣單位全員值守,民生保障的脈搏在風暴中堅守;萬山海島,不少派出所民警徹夜未眠,逐戶巡查庇護場所情況;唐家古鎮運營團隊通宵達旦,為13家沿街老商鋪緊急安裝防洪擋板、堆砌沙袋;供澳鮮活產品綠色通道“不斷鏈”,200余噸鮮活產品穩穩接上澳門市民的“菜籃子”……
有市民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總有一群人在逆行,被守護的力量格外真切。”
20日15時30分,珠海市氣象臺發布消息,臺風“韋帕”已西行擦過珠海高欄港;17時50分前后,“韋帕”在臺山沿海登陸。伴隨臺風強度逐漸減弱,高速恢復通行,口岸重啟通關,市政人員迅速清障,供電特巡小組開展拉網式巡查……市三防指揮部也決定在21日0時起將臺風預警信號降級同步將防風應急響應降級,并解除全市“五停”措施,7月21日06時,全市臺風、暴雨預警信號及防風和防汛(防暴雨)應急響應解除,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臺風中的“風眼”最為平靜,
但它定格的城市模樣更加清晰,
映照的城市底色更加明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文/珠海發布 鐘夏
圖/珠海發布 吳長賦 施展華 程霖 梁冠賢 張帆 朱文
制圖/金閣
編輯/陳淑嫻
責任編輯/田海
三審/王近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