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緊扣“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關鍵突破口,全面統籌推進“三綠”工程,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激活林地“四庫”功能,走出了一條“山綠”與“民富”互促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隆德縣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統籌開展一體化保護治理工作,全力推動林草資源提質增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達35.43萬畝,村莊道路綠化272公里,為鄉村增添了一道道綠色風景線。同時,大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和森林撫育項目,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4.95萬畝、森林撫育4.5萬畝,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健康。在黃河“幾字彎”隆德攻堅戰中,積極推進“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計劃實施面積10.05萬畝,目前已完成中幼林撫育3.84萬畝。如今,寧夏隆德縣森林覆蓋率已達27.22%,植被蓋度達到89.37%,森林年均截留降水超過4000萬立方米,為生態環境改善奠定堅實基礎。
為守護好生態底色,寧夏隆德縣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林長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林長職責,確保每一片森林都有人管、有人護。同時,深化“林長+檢察長+警長”協同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強大的管護合力。在森林防火方面,通過設置防火檢查站、視頻監控,實現森林火情的實時監測和快速響應,并打破地域界限,與周邊五縣一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守護森林資源安全。
林下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有效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寧夏隆德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林間養+林上采+林中游”產業,建成千畝林藥間作基地12個,林下中藥材面積將達27.5萬畝,種植產值預計超3.5億元;培育特色林產品加工產業,引進企業發展沙棘、山桃山杏深加工;構建立體生態復合體,年均養殖林雞15萬只、林蜂0.8萬箱;推進森林康養與文旅融合,培育特色旅游康養企業5家,年均吸引游客5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1000萬元。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激活生態價值的關鍵。寧夏隆德縣深入推進林地“三權分置”,完成山林地確權62.5萬畝,確權率超95%,真正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積極探索林地流轉模式,累計流轉和經營林地超10萬畝,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設立500萬元政府回購基金,完善林業投融資機制,探索“林權+”融資擔保路徑,破解林農林企資金難題,激發了林業發展活力;此外,試點推進林業碳匯開發,將38萬畝生態資源打包開發新CCER造林碳匯項目,實現預售交易100萬元,邁出了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重要一步。
寧夏隆德縣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經濟的穩步發展。如今的隆德,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百姓的錢包也更鼓了。下一步,隆德縣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深化改革,向著“山綠民富”的目標奮勇前行。
來源:隆德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