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蘭德智庫曾這樣放出豪言:一旦臺海開戰,將全面轟炸中國沿海工業!
信誓旦旦的美國智庫,若是真的雙方對壘,中國當真沒有武器可以應對?
美國幻想
美國的智庫提出過不少論證,甚至幻想的目標直指貢獻全國50%以上GDP的黃金海岸線:上海金融心臟、深圳科創大腦、寧波舟山全球第一大港……隨便一處遇襲,都是萬億級損失!
然美國終是忽略一件事,火箭軍的東風-26B導彈射程覆蓋5000公里,關島基地盡在靶心。太平洋試射的巨浪-3潛射導彈更達12000公里射程,紐約華爾街也逃不出核反擊陰影。
而美軍呢?F-22生產線拆了,高超音速導彈屢試屢炸,連造B-21轟炸機都得偷買俄羅斯金屬鋯。所以說美國的伎倆,早被看穿了!
反倒是中國,看似沿海是“軟肋”,實際卻是“鐵拳”!
這很關鍵的一點,便是美國忽略了海陸空立體防線。
海上,中方航母早已密布,055大驅的鷹擊-18反艦導彈如死神鐮刀,專斬美軍艦艇,水下039核潛艇,靜音潛航鎖定目標。
更狠的是東風-21D和東風-26B1500公里到4000公里覆蓋,10馬赫俯沖速度搭配誘導彈頭,宙斯盾系統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也是為何說,有美國軍事專家透露,西太平洋基地在導彈雨里就是活靶子!
空中,便是不必說,中方只要出一個隱身戰機,便是獵殺。殲-20帶著低可偵測涂層巡弋東海,雷達反射面比F-35小一半。
空警-500預警機坐鎮高空,方圓500公里敵機無處遁形。7月初一次夜間攔截中,山東艦的殲-15戰機迎著風暴升空,硬生生逼退美偵察機!
而另外陸地區域,沿海山丘深處,紅旗-9B防空導彈豎起發射筒。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追蹤百個目標,85%攔截率專治B-2、F-22突防。
更絕的是火箭軍機動發射車,依托4500公里雷達網“打了就跑”,美軍衛星連影子都抓不著。
而以上,從海陸空三個角度出發,還只是中方的“一招”而已。
中美之間的力量“代差”早已經明顯拉開了。更不必說如今中方的稀土牌拿捏美國軍工七寸。
簡單來說,美國想靠轟炸機逞兇?得先問問中國手里的稀土王牌!每架F-35要吞417公斤稀土,愛國者導彈的銦磁體全靠中國供應。
2025年2月中國對美稀土斷供,雷神公司導彈生產線當場癱瘓。而全球80%稀土產能握在中國掌心,美軍庫存只夠撐90天。
美軍過去猛吹F-22,可現在呢?中國殲-20的數量已突破250架,F-35在全球的部署數量增長緩慢,面臨交付壓力。戰機上的壓倒性“代差”早已模糊,而縱然美國空戰水平厲害又如何,如今天空的較量變成了實打實的“力量對力量”。
而在海的那一端,雖然美軍仍擁有多達11艘超級航空母艦這張王牌,但航母已不再是無解的“無敵艦隊”。
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與各類巡航導彈技術迅猛發展,已構成有效威懾。美國海軍戰爭學院2025年的報告就曾坦承:航母在中國A2/AD能力面前,可用的風險窗口期正在顯著縮短。
而最震撼人心的砝碼,莫過于中國的“東風快遞”。
東風-26射程輕松覆蓋5000公里,讓關島這美軍的“后院”不再安全。而東風-41戰略導彈更已具備超越1.2萬公里射程的強悍實力,從太平洋中心破水而出,整個美國本土都在它的射程范圍之內!這才是真正具有顛覆意義的“洲際威懾力量”。
直白地說,在戰略打擊能力層面,中美之間真正的物理差距已經接近消失。而中美之間的差距,也不再是一邊倒的壓制。力量的對比已在悄然轉變,彼此忌憚、相互制約的格局正在形成。
除去稀土牌難以打得上,美國工廠的空心化也成為軍工武器難以跟得上的關鍵原因之一。
中國內陸工業區占全國產能40%,更關鍵的是中國制造占全球35%份額,而如今美國工廠空心化,真要是拼消耗,如今的美國并非占上乘。
所以,如今歷史的天平早已傾斜了,20年前中國無一艘航母,今有三艘鋼鐵巨艦劈波斬浪。20年前殲-10剛首飛,今有400架殲-20令國際社會震驚。
一旦美國真的攻擊中國,迎接美國的不再是從前中國的“任人喊打”,而是火箭軍按下發射鈕的萬箭齊發,還有內陸工廠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援,只得說,是美國低估了中國實力,而非中國低看了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