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入朝參戰(zhàn),毛主席同意了。然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僅僅過去1個多月,毛岸英就犧牲在朝鮮,年僅28歲。
得知這一噩耗,毛主席悲痛欲絕,后來在審閱毛岸英碑文的時候,他含淚道:“這篇碑文寫得很好,但可惜少了一個人的名字。”當?shù)弥倭苏l的名字后,大家瞬間被毛主席無聲的父愛所感動……
毛岸英主動請纓去朝鮮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長子,也是毛主席最為器重和喜愛的孩子。
1950年10月,眼看著朝鮮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毛主席和中央經(jīng)過慎重考慮,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不久后,彭德懷被任命為志愿軍司令員,率部前往朝鮮。
10月6日,時任總參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找到作戰(zhàn)部部長李濤:“你挑幾名同志去志愿軍臨時指揮所工作,對了,為了方便溝通,還需要給彭總配一名會俄語的翻譯。”李濤點點頭,說:“您放心吧,我這就去安排。”
回去后,李濤就從總參作戰(zhàn)部挑選了三人,一名處長和兩名參謀。起初他本打算讓張伯衡擔任俄文翻譯,但可惜的是張伯衡先前已經(jīng)被任命為軍委外文處處長了,無法離開。
后來外文處調來一位姓劉的俄文翻譯,但當李濤得知他的過往后,當即向聶榮臻建議說:“我覺得劉某不適合在彭總身邊工作,還是挑選其他合適的人選吧。”
聶榮臻沉默片刻后,突然想起報名參加志愿軍的毛岸英會英語和俄語,便說:“不如讓毛岸英同志來當翻譯吧,你立刻通知他來作戰(zhàn)室面談。”李濤答應下來,然而可惜的是他沒能打聽到毛岸英的具體位置。
后來聶榮臻將這件事匯報給毛主席,并詢問毛岸英的所在地。毛主席哈哈大笑說:“那就讓岸英去吧,他現(xiàn)在在北京機器總廠工作,這件事就由我來說吧。”
10月6日晚上,毛岸英來中南海看望父親,毛主席對他說:“今天讓你回來是想和你聊聊當兵的事情。”毛岸英點點頭說:“父親,我早就做好準備了。”毛主席笑著說:
“這才像是我的兒子。共產(chǎn)黨人就要平時吃苦在先,戰(zhàn)時犧牲在先。你不僅僅是共產(chǎn)黨員,還是我的兒子,所以更要以身作則。”
毛岸英向毛主席行了個軍禮,然后說:“爸爸,您的話我都記下了,您放心吧,我不會讓您失望的。”在離開的時候,毛岸英恰好在門口遇到了彭德懷,他向對方提出參軍的事情,但彭德懷并不同意。
第二天,毛主席在家設宴為彭德懷餞行,毛岸英陪同。酒過三巡后,毛岸英舉起酒杯對彭德懷說:“彭叔叔,我也想去朝鮮,請您帶上我吧。”彭德懷連忙拒絕:“這怎么能行呢?前線可比你想象的還要危險,你就留在后方吧。”
毛岸英繼續(xù)說:“彭叔叔,我不怕,您就帶上我吧。”緊接著毛主席也笑著說:“老彭啊,既然岸英想去,那你就收下他吧。”見毛主席這樣說,彭德懷只好點頭同意。
毛岸英在朝鮮犧牲
10月19日,毛岸英跟隨志愿軍司令部入朝,擔任俄語翻譯和秘書。除了彭德懷等幾位領導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外,其他人只知道他是一個活潑且工作認真負責的年輕人。白天,毛岸英和戰(zhàn)友們一起在辦公室辦公,晚上則在用稻草搭的地鋪睡覺。
11月24日下午,兩架敵軍偵察機在大榆洞上空盤旋了一個多小時,就在大家嚴陣以待的時候,敵機卻突然離開了。不過這一異常現(xiàn)象卻引起彭德懷等人的注意,他們當即下令:“明天早上4點前用完飯,除了值班者以外,其他的戰(zhàn)士全部進防空洞。”
25日上午9點多,往常這個時候敵機會在大榆洞上空飛來飛去,但今天卻沒有一架飛機,這也令戰(zhàn)士們十分疑惑。有人猜測:“是不是因為今天星期六,飛行員都放假了?”漸漸地,大家開始放松警惕,毛岸英和高瑞欣則回宿舍喝水,沒多久就返回防空洞。
時間過去一個小時,但還是不見敵機的蹤影,毛岸英和高瑞欣忍不住回去繼續(xù)工作。11點左右,防空號突然被吹響,毛岸英等人立即沖出作戰(zhàn)室就近隱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敵機只是從上空飛過,絲毫沒有停留的意思。
毛岸英等人見沒有危險,又返回作戰(zhàn)室,但就在這個時候,狡猾的敵機突然返回,并丟下幾十枚凝固汽油彈。一時間,汽油彈爆炸,由于溫度太高,戰(zhàn)士們無法實施搶救,作戰(zhàn)室最終只剩下一堆灰燼。
后來戰(zhàn)士們在灰燼中扒出兩具尸體,一個是高瑞欣,另一個就是毛岸英。得知這一消息,彭德懷愣在原地久久無法回神,連飯都沒吃就把自己關起來開始寫電報,將這一噩耗匯報給毛主席。
北京接到彭德懷發(fā)來的電報沒有第一時間告訴給毛主席,而是先請示周恩來。原來當時毛主席的身體不是太好,再加上要忙國內外的很多重大事務,所以周恩來經(jīng)過慎重考慮,決定將這件事暫時壓下。
直到1951年1月2日,葉子龍等人才向毛主席匯報了這件事。毛主席聽后沉默了很長時間,一旁的工作人員也不敢說話。
緊接著,毛主席的眼眶濕潤了,但他沒有流淚,過了許久嘆了口氣,說: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志愿軍已經(jīng)獻出那么多戰(zhàn)士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不僅僅是我的兒子,更是一名普通的戰(zhàn)士,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將這當成一件大事……”
看完毛岸英的碑文,毛主席:寫得很好,但少了個名字
毛岸英犧牲后,時任東北軍區(qū)司令員的賴傳珠給志愿軍司令部并中央發(fā)去電報,提議將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北京安葬,也算是葉落歸根。
但彭德懷知道這件事后卻覺得有些不妥,他說:
“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犧牲的戰(zhàn)士有很多,只將岸英的遺體運回去,那么其他戰(zhàn)士的遺體怎么辦呢?不能因為岸英是毛主席的兒子就搞特殊,這樣會損害毛主席的光輝形象。”
于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彭德懷給周恩來寫去一封信:
“我覺得應該將岸英埋在朝鮮,以志愿軍司令部或者志愿軍司令員的名義刊碑,在上面說明岸英參軍以及犧牲的經(jīng)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這樣既對朝鮮人民的教育有很大的意義,還能令其他烈士的家屬沒有意見。”
周恩來收到彭德懷的來信后,當即送給劉少奇、鄧小平圈閱,并向毛主席匯報。毛主席聽后點點頭,說:“青山處處埋尸骨,何必馬革裹尸還。”緊接著周恩來在彭德懷的信上批示:同意,請轉告賴重擬復電。
不久后,一份關于毛岸英的碑文稿子被放在毛主席的辦公桌上,毛主席看后沉默許久,然后含淚道:“碑文寫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少了一個人的名字。”大家聽后十分疑惑,少了名字,少了誰的名字呢?
毛主席繼續(xù)說:“上面沒有楊開慧的名字,岸英和他母親感情很好,她也是革命的犧牲者,應該在碑文上提及她。”后來經(jīng)過修改,碑文加上了“楊開慧”的名字。
在之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很少提及毛岸英,但這并不代表他不思念自己的兒子。1990年,中央警衛(wèi)員在清理毛主席遺物的時候,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小柜子里裝了幾件他精心收藏起來的衣服。事后大家才知道,原來那些都是毛岸英的遺物,毛主席瞞著所有人珍藏了20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