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法國《觀點》周刊網站7月19日刊登一篇文章,標題是《從塞內加爾撤軍,法國在西非的軍事存在翻開了新的一頁》,作者是該刊駐阿比讓記者阿德里安·德喬治。編譯如下:
短短不到四年光景。時間看似短暫,卻已足夠讓巴黎失去其在西非的全部軍事基地,并將主力部隊撤回國內。這場始于2022年馬里新政府的“逐客令”浪潮,來勢可謂迅猛——從馬里、布基納法索到尼日爾,各國紛紛以激烈措辭單方面撕毀軍事協議,要求法國“立即”撤離其領土。而在科特迪瓦或加蓬,撤軍有時呈現出聯合協商的姿態。無論如何,自2025年7月17日起,法國軍隊在非洲這一次區域已不再具備重要投送能力。
7月17日,法國在塞內加爾的權力移交周期在后者首都達喀爾畫上句點。在歸還馬雷夏爾和圣埃克蘇佩里兩處駐地后,7月初達喀爾郊區呂菲斯克無線電通信基地的停運加速了進程。隨著蓋萊營的移交,一個軍事存在正式終結,在此之前,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當年簽訂的安全協議歷經多次修訂。
“2024年11月,乍得與塞內加爾在數小時間隔內相繼廢止軍事協議,曾引發小規模地震效應。”科特迪瓦國防問題專家、研究員埃迪·吉皮回憶道。在薩赫勒國家聯盟成員國遭遇挫折后,這些聲明打亂了馬克龍及其非洲事務特使讓-馬里·博克爾提出的“縮減法國在非足跡”戰略。巴黎不得不應對新局勢,竭力制定分階段移交時間表,以求體面撤離。
“可以說塞內加爾曾是法國的長女,其軍事存在至少可追溯至17世紀。”吉皮指出。從以路易十四命名的首個貿易站圣路易,到1902年成為法屬西非首都的達喀爾,塞內加爾始終是法國在西非殖民帝國的核心。在蓋萊營簡樸的儀式上,法國駐非洲部隊指揮官帕斯卡爾·揚尼將軍與塞內加爾武裝部隊參謀長姆巴耶·西塞相繼發言。當法方表示對“已完成的工作”感到自豪時,達喀爾回應稱希望“開啟新型合作伙伴關系”。
雖然此次撤軍兌現了塞內加爾總統法耶及總理奧斯曼·松科的承諾,但合作之門仍未完全關閉。“此類行動符合該地區新興主權主義的浪潮。”吉皮補充道。
與此同時,巴黎尋求的新模式正在成形。在科特迪瓦(法方已于2月份移交了布埃港軍事基地),法國軍隊仍在阿比讓和布瓦凱保留約百名人員負責空軍培訓任務。加蓬首都利伯維爾也采用類似模式,法國裝甲部隊已撤出,僅留少量教官駐扎在目前與加蓬軍隊共用的基地。而加蓬這個由恩圭馬總統領導的森林國家,將成為法國向中非地區拓展的支點。
在實際操作中,法國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國防部非洲司令部的架構。培訓、情報和人道主義援助成為法國軍隊期望續寫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理論支柱。“法國確實失去了戰略橋頭堡,但西非的力量投送仍可通過航母或直升機母艦等其他手段實現。”吉皮強調。這名主張審慎策略的研究者駁斥了“法國完全喪失在非軍事影響力”的觀點,他認為法國的軍事參與只是轉換了存在形式。
截至目前,吉布提仍有法國在非洲唯一保留的自治軍事基地,駐軍規模達1500人。盡管該基地憑借地處東非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的戰略要沖備受青睞,但其對西非地區的軍事投送能力仍相對有限。(編譯/潘革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