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專場。會上,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回答了紅星新聞記者關于科技助殘的提問。
近年來,電子導盲犬、腦機接口等科技助殘技術已經逐步走進現實,有效提高了殘疾人朋友們的生活質量。“十四五”期間,科技助殘工作取得哪些具體進展?下一步在推動助殘科技研發應用方面還有哪些著力點?對于紅星新聞這一提問,周長奎表示,“十四五”期間,科技助殘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助殘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可以從四個方面回顧。
一是頂層設計逐步完善。2024年,黨中央、國務院將發展助殘科技創新納入科技強國建設的總體部署。九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科技助殘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科技助殘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回答記者提問 (倫曉璇 攝)
二是助殘力量匯聚壯大。“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的聯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助殘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以及人才培養等工作。中國殘聯還和十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科技助殘重點聯系地區,協力推進助殘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三是助殘科技研發應用不斷增強。“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積極參與科技重點研發計劃,推動將視障人群、殘疾青少年等不同殘疾群體需求納入國家重點專項。積極推動項目成果運用,全面推廣“殘疾人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評估與適配體系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成果,并先后在10多個省市、40多個地區轉化落地。
四是科技助殘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例如,2024年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為“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在全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今年3月,中國殘聯在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了以“科技有愛,共享美好世界”為主題的科技助殘平行論壇,發布了智能仿生手、導盲六足機器人等15個典型案例。
“目前看,現在很多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殘疾人康復等領域都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果。殘疾人群體作為非常龐大的科技創新場景,是科技創新一個非常重要的牽引。例如,腦機接口技術首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醫療康復,很多都將造福廣大殘疾人。”周長奎說。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張尋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