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殘疾人朋友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離不開這一點。大家好,我是央廣網記者王晶。
如果你真正走進殘疾人朋友的日常生活,就會察覺到,許多在我們看來平常不過的事情,對他們而言,都可能是一道不易跨越的坎兒。眼下,很多生活難題正借助科技手段實現解決、化解。比如,電子導盲犬、腦機接口等科技助殘產品、技術,正在真真切切地改變殘疾人的生活。
“十四五”以來,隨著社會包容理念普及,越來越多殘疾人朋友渴望并積極參與旅游、觀看演出等更多樣的社會活動,無障礙科技賦能創新應用也隨之加快發展。
我曾多次采訪重度視障者,過去,他們只能看盲文和大字材料,出行更面臨著挑戰;如今,借助智能手機和語音轉換技術,通過人機智能對話等無障礙技術的幫助,可以和大家一樣在網上閱讀、學習,刷短視頻平臺。此外,大家都很關注的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康復中應用廣泛,通過穿戴腦機技術產品,殘疾人朋友同樣可以完成彈鋼琴、攀巖、寫毛筆字等動作。
科技的力量,正在更好地助力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很多網友留言,“科幻電影情節照進現實”,而這一點,在科技與殘疾人群體的關聯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科技在改善其功能、促進其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應用潛力。正如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所談及,“殘疾人群體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牽引”。這些科技的進步,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像是一束束光,照亮了殘疾人的生活,讓他們在“局限”中也能看到更多可能性,重新找回生活的尊嚴與自信。
“十四五”期間,中國殘聯積極參與科技重點研發計劃,如“主動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科技應對”“生育健康及婦女兒童健康保障”等重點科技專項,推動將視障人群、殘疾青少年等不同殘疾群體需求納入國家重點專項。積極推動項目成果運用,全面推廣“殘疾人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評估與適配體系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成果,并先后在10多個省市、40多個地區轉化落地。
“十五五”時期,科技助殘還需要更進一步,重點掌握殘疾人需求和推動創新科技應用這兩端用力,用科技賦能殘疾人,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每一份“無障礙”都真正觸手可及。
原標題:《【晶采觀察·解碼“十四五”】科技助殘 “點亮”他們的新生活》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倪彥弘
來源:作者: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