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48小時!歐盟“兩大主席”即將歷史性訪華!此刻,國際格局的風暴眼正聚焦北京。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進入最后48小時倒計時!這一關鍵會晤牽動全球神經,其背后是微妙而緊張的大國博弈三角關系:
美國現在最深的憂慮,莫過于中歐深化合作、聯手重塑秩序!而中國同樣審慎提防,美歐若強化協調、形成聯合陣線。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此敏感時刻,特朗普政府悍然對歐盟揮舞關稅大棒,發動貿易戰! 這一短視且魯莽的舉動,無異于在美歐關系的基石上猛擊重錘,親手將本在猶豫的歐盟,強力推向中國這一邊!
特朗普重返白宮,絕非簡單的權力輪替。他標志性的單邊主義與“美國優先”政策,已親手為延續數十年的跨大西洋傳統盟友關系,敲響了終結的喪鐘! 一個舊時代已然落幕,歷史性的變局就在眼前!
距離8月1日美國對歐盟商品加征30%關稅的最后期限僅剩10天,歐盟兩位最高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7月24日抵京,開啟為期三天的密集會晤3。這將是中歐建交50年來首次出現“雙主席聯袂訪華”的特殊安排。
此刻,特朗普政府正對歐盟揮舞著沉重的關稅大棒。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輸美商品加征30%關稅,除非歐盟“開放市場并撤銷所有貿易壁壘”。
更讓歐盟難以承受的是,美方在談判中突然將此前磋商的10%基準關稅要求提高到15%-20%,強硬測試歐洲的承受底線。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之友"的最新報告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歐盟對美出口額在2025年第二季度暴跌15%,而對華貿易逆差卻縮小了8%。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的閉門會上怒吼:他們以為我們是大西洋的提線木偶嗎?
這種憤怒在7月18日轉化為實際行動。歐盟宣布就鋼鋁關稅向WTO提起訴訟,同時秘密啟動"去美元化3.0計劃",將7500億歐元外匯儲備轉為黃金和人民幣資產。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直擊歐盟經濟命脈。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首當其沖,其汽車工業面臨生死考驗。2023年,歐洲汽車制造商向美國出口了價值580億美元的車輛和組件,占歐盟汽車總出口的20%!
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18日向歐盟官員通報華盛頓時,做出了悲觀的評估4。多位外交官透露,歐盟內部已彌漫著支持報復的氛圍。
布魯塞爾正采取四管齊下策略:繼續談判、準備反制、聯合他國協調立場、提升自身競爭力。歐盟甚至考慮動用從未啟用的反脅迫工具(ACI),該工具允許歐盟限制美國公司參與公共采購,或對美國科技巨頭實施制裁。
中歐經貿關系其實根基深厚。歐盟穩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產業鏈融合程度驚人:歐盟每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3輛搭載中國電池,60%的太陽能組件依賴中國供應鏈!
今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5。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會晤將“深入總結中歐關系過去50年的經驗啟示”,共同規劃下一個50年合作。
這次訪問的特殊性不僅在于“雙主席”形式,更在于其時機選擇。在美國關稅生效前10天進行。中國外交部明確表態期待歐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歐關系。
歐洲領導人近年來不斷呼吁“戰略自主”。從法國總統馬克龍倡導的歐洲戰略自主,到德國推動軍工獨立化,再到荷蘭調整半導體出口規則,這些舉措都表明歐洲不愿再做美國的附庸。
2018年特朗普對華發動貿易戰時,歐盟曾觀望甚至配合美國。如今當更嚴苛的關稅大棒揮向自己,歐洲人終于意識到:在這個被地緣政治撕裂的時代,與中國合作才能守護全球化最后的火種。
歐盟內部越來越多人士認識到,幾十年來依賴美國安全保護和市場準入的“舒適區”已不復存在。特朗普的政策表明美國不需要養盟友,而是要從盟友身上榨取利益。
現在特朗普最擔心的就是歐盟與中國聯手,如果中歐在新能源、綠色轉型等共同關切的領域深化合作,兩大經濟體憑借占全球GDP三分之一的體量,完全有能力改寫單邊主義書寫的貿易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