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俄烏局勢已陷入全面僵局,和平談判的可能性幾乎消失殆盡。國際社會普遍預測,雙方即將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對抗。西方媒體報道稱,俄軍在前線地區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并儲備了數量驚人的彈藥補給,準備與烏軍展開決定性戰役。這一緊張態勢的升級,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對俄發出的最后通牒密切相關——他要求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結束沖突,否則將面臨包括切斷石油出口在內的全面經濟制裁。烏克蘭方面也毫不掩飾其強硬立場,直接叫停了所有談判安排。
7月21日,戰局出現重大轉折。烏克蘭軍方對俄羅斯本土發動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無人機突襲行動。據戰報顯示,30架烏軍無人機直撲莫斯科,另有數百架同時襲擊俄羅斯多個地區。俄防空部隊雖宣稱擊落了172架來襲無人機,但莫斯科主要機場仍陷入嚴重混亂:航班大面積延誤,數千旅客被迫滯留機場。這次史無前例的遠程打擊,標志著烏克蘭已具備對俄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近期自主研發的安-196"柳特"遠程無人機在此次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款配備德國發動機的新型無人機航程可達1500公里,搭載高爆彈頭且成本低廉。澤連斯基政府顯然希望通過這種非對稱作戰方式,打破俄方"后方安全"的心理優勢,迫使俄羅斯民眾切身感受戰爭代價,從而動搖其戰爭意志。
與此同時,俄羅斯宣布終止與德國長達三十年的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這一決定源于德國在沖突中日益強硬的立場:不僅牽頭對俄實施多輪經濟制裁,更向烏克蘭提供了包括"豹2"主戰坦克和"金牛座"巡航導彈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
更令俄方警覺的是,德國近期向立陶宛永久部署了4000名士兵及重型裝甲部隊,這一軍事存在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俄德關系的徹底破裂,也反映出俄羅斯正加速推進國防工業自主化進程,決心擺脫對西方軍事技術的依賴。歷史證明,這項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合作協議,實際成效遠未達到預期。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