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乒乓球的握拍要這樣,對,手腕放松……”在長豐(雙鳳)經開區共和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間活動室,教練的聲音與球拍擊球的清脆聲響交織。門外,剛送完孩子進來的外賣騎手王女士松了口氣:“孩子放暑假最愁人。現在社區有公益課堂,他學打球,交朋友,我能安心跑單,心里踏實多了。”
今年暑假,長豐(雙鳳)經開區黨工委聚焦暑期孩子“看護難”的民生痛點,探索“黨建+托管”模式,將全區1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空間進行再開發,成為服務青少年的暑期主陣地,通過精準對接需求、盤活閑置資源、引入多元力量,為800余戶家庭緩解了后顧之憂。
精準對接,“三單制”破解看護困局
“孩子放暑假,家長愁白頭”的難題如何破題?關鍵在于精準。長豐(雙鳳)經開區黨工委發揮統籌作用,推行“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深入了解不同社區家庭的托管需求。
走進共和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原本閑置的會議室如今成了人氣頗高的乒乓球室。社區黨總支書記介紹:“我們整合了關工委、婦聯等資源,對接轄區體育培訓機構,專業教練駐點教學,幾乎零成本實現了場地和服務的升級。”而在峰寧社區,通過黨建聯席會引入的12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大學生志愿者,正帶著孩子們沉浸在“樂高編程”的奇妙世界和“非遺手工”的指尖藝術里。
共和城社區潤地星城黨群服務站內,青少年乒乓球比賽“激戰正酣”。周珂攝
據統計,7月至8月,全區1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計劃開設包含系列課程活動的暑期公益班28班次,以及獨立場次的公益課程58場,預計服務青少年超過825人次。
空間再造與課程創新,陣地煥發新活力
在此基礎上,該區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正經歷一場靜悄悄的功能蛻變。
在鄰湖社區一間約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動區,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折疊桌椅,配合多功能墻面,短短幾分鐘,空間就從安靜的書法教室切換為熱鬧的科創活動區。“根據不同課程需求靈活調整,最大化利用空間。”工作人員解釋道。
金寧社區的活動室內,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弟子梅梅老師耐心指導孩子們用五彩繩編織“紅船”掛飾。“紅船是黨的誕生地,象征初心……”她一邊教手藝,一邊講述著背后的故事。不遠處的鳳巢社區,孩子們則在合肥軌道交通集團專業人員的帶領下,興奮地“探秘地鐵科技”,了解城市運行的智慧。
金寧社區“寧家鋪子”紅色編繩公益課堂上,梅梅手工鋪掌柜正教授孩子們學習非遺編繩技藝 。席融攝
今年,一套名為“五彩假日”的標準化課程體系首次在全區推廣:橙色安全教育課教會孩子們識別風險、自我保護;紅色文化傳承活動浸潤心靈;紫色文藝熏陶提升審美;綠色生態實踐引導環保意識;藍色科技探索激發好奇心。這套體系確保了服務的深度與廣度,讓不同興趣的孩子都能找到歸屬。
多元共治,探索公益服務可持續發展
為了滿足更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部分社區開始探索“公益+市場”的低償服務模式。在鳳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家長張榮剛剛為孩子報名了一天的托管班。“68元包含午餐和托管,有思維訓練、科普實驗、硬筆書法,性價比高,關鍵是離家近、放心。”該中心與社會專業機構合作,在保證公益普惠性質的同時,引入更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專業管理,為服務注入可持續動力。
阿奎利亞社區“流星之家”內,流動黨員張武勝正在教授孩子們練習書法。孫曉陽攝
企業黨組織也積極行動。安徽合凱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部開設的暑托班,有效解決了員工子女的看護難題,成為社區托管服務的有力補充。這種“組織搭臺、社會唱戲、群眾受益”的協作機制,正在匯聚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滋養社區公益服務的生態。
“以前一到暑假就頭疼,到處打聽托班。今年好了,家門口的社區就能報名,省心多了。”梅沖湖社區居民黃梅展示著手機里孩子剛完成的手工作品照片,笑容滿面說道。(陶偉、朱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