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飛
要說的這個超大城市,正是東莞。
01
東莞房價,跌破1.5萬
首先解釋一下東莞為何是超大城市。
按照住建部對城市級別的劃分,城區人口超500萬低于1000萬的是特大城市,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
住建部之前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超大城市增加了3個,特大城市增加2個。其中,東莞城區總人口達到1082.44萬,武漢城區總人口達到1080.64萬,杭州城區總人口達到1002.1萬,跨上1000萬人的臺階,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合肥城區總人口達到650.4萬,蘇州達到500.08萬,邁過500萬人的門檻,成為特大城市。
這里很多人就有疑問,東莞是一個直筒子城市,除了莞城、南城、東城、萬江四個街道外,下轄的全是鎮,為何城區人口能超1000萬。
東莞的行政區劃非常特殊,不設區縣。環顧全國,這樣的城市僅5個,除了東莞,還有中山、儋州、三沙、嘉峪關。
東莞不設市轄區,所有鎮街均由市直接管轄 。這種結構使得統計城區常住人口時, 所有鎮街均被納入城區范圍 ,而非僅傳統意義上的 “市中心”。
這就是為何東莞沒有區縣,城區人口卻能超千萬、成為超大城市的邏輯。也正因此,東莞的這個超大城市頭銜,飽受爭議。
回到正題,談談東莞的房價。
近日,東莞市住建局公布了 《2025年6月東莞市商品住宅網上簽約銷售情況》,其中二手房均價跌破了1.5萬元/平方米,單價跌至14457元。
本號對東莞的房價有過長期追蹤,其二手房均價見頂于2023年4月份,為24334元/平方米,之后一路下跌。
6月份的均價相比于高點,已經跌去37.8%,跌超三分之一。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東莞市住建局
02
東莞房價調整的邏輯
仔細梳理了一下東莞市住建局發布的最近三年的數據,發現:
第一,東莞的二手房均價見頂于2023年4月份,當時東莞的二手房均價高達24334元/平方米。
去年已跌破2萬,今年6月份正式跌破1.5萬。
第二,當時東莞房價最高片區的松山湖高新區價格逼近4.5萬元,7萬單價以上的樓盤,不在少數。此外,長安、虎門這些熱門板塊的房價,也是動輒4萬多。
到目前,松山湖高新區相較于高點跌了四分之一,虎門跌超三分之一,長安均價近乎腰斬。
第三, 東莞房價高點時期,城區四街道+兩鎮均價都在2萬以上,南城更是接近3.5萬元,如今僅南城仍在兩萬之上。
第四, 高點時期,東莞1個高新區均價在4萬之上,兩個街道與鎮均價在3萬之上,13個街道與鎮均價在2萬以上,18個鎮均價在2萬以下。
如今,4萬以上的片區,沒有。3萬以上僅剩下松山湖高新區。2萬以上僅剩下南城。其余均在兩萬以下。
今年初7個鎮的均價,跌破了萬元。包括石龍鎮、中堂鎮、洪梅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常平鎮、企石鎮。
到年中,謝崗鎮、企石鎮、中堂鎮均價再次漲至萬元以上。房價低于萬元的鎮4個。
第五, 從跌幅角度來看,厚街鎮與高埗鎮跌幅并列第一,高達47.2%。莞城街道、石碣鎮、大嶺山鎮、大朗鎮、長安鎮、沙田鎮、中堂鎮、洪梅鎮跌幅均超40%。
跌幅超30%的鎮街數量22個。
作為經濟強城、工業強城、產業強城、人口強城,東莞的房價為何跌幅如斯?
要知道,論經濟,東莞是目前27個萬億GDP城市之一。
論工業, 東莞是全國十大工業強城之一。
其工業增加值、工業營收均位居全國前十。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其中無錫2023年數據
論產業, 東莞擁有5個千億產業,其中一個萬億產業。目前,擁有單個萬億產業(非產業集群)的城市,全國只有三個,深圳、蘇州和東莞,且都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東莞市統計局
論人口,東莞2020年人口突破了千萬,是目前18個千萬人口城市之一。同時,東莞于去年城區人口突破千萬,與杭州一起,躋身10個超大城市。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論區位,東莞的優勢更讓很多城市艷羨不已。
東莞身處廣深兩大一線城市之間,這一點在全國獨一份。而且是廣深港黃金軸繞不開的一座城市。
這樣一座要經濟有經濟,要產業有產業,要人口有人口,要區位有區位的城市,為何房價陷入了瘋狂調整當中?
邏輯很簡單,上一輪瘋狂炒作之下,這座城市的均價嚴重透支了這座城市的購買力和潛力。
正因為東莞經濟強大、工業雄厚、產業不俗、區位優越,所以在上一輪牛市中,各路熱錢紛紛涌入東莞,尤其是深圳人,深圳的中介,相當一批都是在給東莞賣樓。
炒作之下,東莞房價一路狂飆,2020年更是領漲全國。
高點時期,其主城街道的東城、南城的項目,動輒4萬/平米,靠近深圳和珠江的長安鎮,4萬+的樓盤也遍地都是。4萬均價并不是東莞房價的天花板,東莞房價的天花板在坐擁華為的松山湖,松山湖的價格一度沖破了7萬元。
吹起來的泡沫,跟隨宏觀大勢,在2022年開始消融。
到如今,包括東莞在內的所有熱點城市,房價都進入了調整周期。房價調整的根本邏輯,其實就是一句話:很多城市的房價,德不配位。
本號早就說過,對于房價遠超城市平均購買力,超前透支城市經濟、產業實力的城市來說,房價回調是必然選項。
君不見,深圳的房價過去三年相繼跌破8萬、7萬,去年三季度跌破6萬,之后收復,如今又面臨著跌破6萬的關口。
寧波5月份二手房成交價已經跌破2.3萬元,為2.24萬元/平方米。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貝殼找房
杭州的房價今年也再次跌破3萬元,貝殼找房追蹤的6月份成交價是2.71萬元/平方米。
南京的二手房價格,2023年跌破了3萬元。2024年均價跌破了2.4萬元,至23661元/平方米,跌幅20%。
貝殼找房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南京下轄的各區,房價全線下跌,都進入了深度調整周期。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貝殼找房
其中核心區的建鄴、鼓樓與外圍區的棲霞、江寧、浦口、六合、溧水,均價相較于2022年5月份,跌幅都超過了三分之一,六合跌幅位居全市第一。
核心區玄武、秦淮跌幅都超過30%。六合、溧水均跌破了萬元。
而曾經被譽為調控標兵的長沙,房價跌破了萬元。
03
以東莞為代表的產業強城,房價會如何走
東莞房價的調整邏輯已從泡沫破裂期進入價值重構期。
盡管東莞二手房均價已跌破1.5萬元 /㎡,但這并不是底,市場仍存在三重壓力:
庫存高企:2024年上半年新房供需比約0.83:1,表面上供需平衡,但二手房待售量從7.3萬套增至7.5萬套,實際去化周期超過18個月。尤其長安、虎門等臨深片區,投資客占比高,拋壓集中,部分房源單價已跌破1.2萬元。
購買力斷層:東莞非戶籍人口占比69.9%,但30%以上為制造業藍領,月收入中位數不足6000元,難以支撐萬元以上房價。
產業轉型陣痛:盡管東莞提出 “人工智能 +” 行動并設立50億元子基金群,但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集群規模尚小(2025年目標分別為600億、800億元),短期內難以替代傳統制造業對房價的支撐作用。松山湖高新區雖集聚華為等龍頭企業,但其房價從7萬元跌至4 萬元后,仍需3-5年產業紅利釋放才能企穩。
東莞房價的深度調整并非孤例,而是全國產業型城市的縮影。以蘇州、寧波、佛山、無錫為代表的制造業強市,皆如此。
東莞及同類城市的房價調整,本質上是工業文明與房地產金融化沖突的集中爆發。當制造業利潤率普遍低于5%,而房價漲幅長期超過10%時,這種失衡必然以劇烈調整收場。
未來,唯有通過產業升級—人才集聚—消費升級的正向循環,才能打破 “制造業強則房價穩” 的悖論。
對于購房者而言,在產業強城置業需牢記:遠離純投資屬性的概念片區,遠離泡沫,或許是穿越周期的唯一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