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設不僅是市容市貌的升級,更是城市文化底蘊的厚植。康定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城市建設深度融合,以“保護文化遺產·我們在行動”為主題,通過文旅融合、體系構建、創新傳播等舉措,讓千年非遺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煥發時代光彩,為川西北文化傳承樹立標桿。
文旅融合:讓非遺成為文明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康定市將國家級非遺項目“四月八”跑馬山轉山會打造成文旅融合標志性IP。2025年5月舉辦的民間手工藝盛典吸引數萬市民游客參與,18位民間藝人攜魚通刺繡、木雅服飾制作技藝、唐卡繪畫、藏靴制作技藝等絕技亮相,通過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融合,既展現了康巴文化魅力,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該活動作為“四川省非遺與文旅融合優秀案例”,已成為文明城市建設中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讓市民在參與中增強文化認同,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城市文明底蘊。
溜溜調
噶瑪嘎孜唐卡
川西藏族山歌
體系構建:以全鏈條保護夯實文明城市文化根基
康定市構建“挖掘-申報-培育”全鏈條非遺保護機制,將文明城市創建中的系統性思維融入文化遺產保護。2025年上半年新申報8個州級非遺項目及10名非遺傳承人,目前全市擁有1項國家級、6項省級、19項州級、8項縣級非遺項目,5名省級、20名州級、10名縣級非遺傳承人,形成完善的“金字塔式”傳承體系。同步認定的魚通刺繡工坊、木雅服飾制作技藝等14家縣級非遺工坊,既帶動了就業,又成為非遺創新轉化的示范基地,讓文化遺產保護與民生改善、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為文明城市建設增添“文化民生”底色。
魚通刺繡
木雅服飾制作技藝
康巴藏族服飾配飾制作技藝
創新傳播:讓非遺活態傳承融入城市文明肌理
作為第九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分會場,康定市在溜溜城舉辦“非遺進社區”活動,非遺傳承人現場展演魚通刺繡、藏靴制作等非遺技藝,10余家本土文創企業推出融入現代設計的非遺潮玩、服飾等產品,讓千年技藝以新形態走進大眾生活。此外,《沙德鍋莊》斬獲甘孜州廣場舞大賽三等獎,《木雅藏戲》視聽作品榮獲省級大賽獎項,通過“非遺+現代藝術”“非遺+文創”等形式,推動非遺從“活起來”向“走出去”跨越,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市民可感可及的文明實踐,融入城市文明肌理。截至目前,康定市將非遺展演融入了“冬游康定?閃亮情城”康定首屆冰雪?暖陽?溫泉嘉年華活動、春節暨藏歷新年文化活動、“四月八”跑馬山轉山會民間手工藝盛典、木格措落日派對、2025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節——G318戶外生活狂歡季、沉浸式路演等大小活動20余場次,活動涵蓋了演出、展覽、體驗等多種形式,各類非遺項目展演達200多場次,覆蓋群眾5萬余人次,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也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進一步彰顯了康定獨特的文化魅力,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
木雅藏戲
藏靴制作技藝
浪卡杰畫派
如今,康定市以“非遺為魂、文旅為體”的發展模式,推動木雅文化、魚通文化等特色資源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康定溜溜調”“四月八轉山會”等非遺品牌。在文明城市創建中,通過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實踐,不僅豐富了城市文明內涵,更探索出一條以文化人、以文塑城的“康定方案”,為川西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文明城市建設協同推進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來源/ 康定市委宣傳部
編輯/ 毛莉泓
校對/ 盧雪英
責編/ 劉睿娟
審核/ 肖宵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