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上海,與中澳商界領袖慶祝鐵礦石大單簽約、并且訪華時間延長至9天時,地球另一端的五角大樓辦公室里,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正面臨雙重尷尬。這位被稱為“鐵桿反華急先鋒”的鷹派人物,剛剛收到來自亞太盟友的兩記響亮耳光——日本和澳大利亞不約而同地拒絕了他要求兩國明確“臺海沖突時軍事角色”的最后通牒。
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面對美國壓力斬釘截鐵:“我們不會討論假設性問題,是否出兵,只能由當時的民選政府決定。”但在7月18日的科羅拉多州阿斯本安全論壇上,澳大利亞駐美大使陸克文面對記者追問時,卻拋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觀點:“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不可預測性’是他作為領導人的一項優勢,而中國領導層則渴望可預測性。”他稍作停頓后補充:“在臺灣這個關鍵議題上,保持不可預測并非壞事。”澳大利亞的表態很有深意,表面拒絕承諾,康羅伊部長以“不討論假設”婉拒美國。
但陸克文卻使用“不可預測”呼應美國思維,體現戰術靈活性,既避免公開對抗美國,又拒絕被綁上戰車。當五角大樓催促盟友亮出底牌時,澳大利亞選擇了更高明的玩法——把牌捂得更緊。在德國出席安全會議時,康羅伊部長再次被美國記者圍堵追問臺海立場。這次他直指核心:“澳大利亞的優先選項是國家主權。”這句簡短聲明背后,是澳方對五角大樓“軍事綁架術”的清醒認知。
澳大利亞拒絕成為棋子的深層考量:首先是歷史教訓,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卷入讓澳付出沉重代價。其次是實力認知,澳軍方清楚知道“中國海軍監控軍演已成常態”意味著戰略平衡改變。另外,當美軍五代機完好率跌破50%而中國六代機已首飛兩款時,為過期霸權買單必會顯得愚蠢。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自己的國會證詞更讓盟友心寒:“臺灣不是美國核心利益,保衛臺灣的代價遠大于收益。”
參加美澳“護身軍刀”演習的美軍軍艦
自己躲在“戰略模糊”盾牌后,卻要盟友沖到前線,自己都不愿承諾,卻要盟友表態,難怪澳大利亞不買賬。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說得直白:“我們是獨立國家,不是美國殖民地。”澳大利亞的拒絕引發連鎖反應。就在康羅伊表態次日,日本防衛省官員在吉隆坡向中國外長重申“堅持1972年聯合聲明”。東京變相拒絕站隊的同時,日本突然取消了原定與美國的軍售會議。
五角大樓的“盟友打頭陣”計劃遭遇集體冷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點破關鍵:“亞洲國家不會為了美國的利益,犧牲自己的繁榮。”當美軍航母在東風導彈覆蓋范圍下威懾力銳減,經濟相互依存成為比軍事同盟更強大的穩定器。在陸克文大使“不可預測性”論述引發熱議之際,阿爾巴尼斯總理的訪華專機預計將會帶著價值數百億的協議返回堪培拉。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登上長城
澳大利亞的選擇已清晰寫在行動中:當美國要求提前承諾參戰時,澳方巧妙利用美式戰略思維掩護自己的務實選擇;當五角大樓試圖明確紅藍陣營時,澳方用經濟合作模糊了對抗邊界。這種“不可預測”的模糊本質上是清醒的戰略現實主義——不在大國博弈中賭國運,而是用自主空間換取最大生存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