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晉大地上,法治宣傳教育正以獨特的方式融入紅色基因、游園景致、晉商底蘊與古城文脈之中。近日,記者走訪山西省太原市、晉中市多處紀念館、休閑公園、文化展館、古城、博物館等不同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探尋法治宣教與各類文化融合的生動實踐,感受山西在普法工作中的積極探索與豐碩成果。
紅色基因浸潤法治信仰
走進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
作為 “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紀念館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將紅色歷史與法治教育緊密結合的展覽,運用文獻、照片、手跡、實物等藏品,輔以雕塑、場景復原、繪畫、影視等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事跡。
當天,不乏機關單位、學校團體前來參觀學習。一位來自虹橋小學的學生說:“今天來到彭真紀念館,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特別是彭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主要奠基人。”
彭真同志的貢獻貫穿立法、司法理論創新與制度構建的全方位,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制度遺產。
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山西站”啟動儀式上,紀念館講解員曾向大家分享,“我從事講解工作20余年,當目睹耄耋老人眼泛淚花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時,當看到黨員干部在展板前凝視時,當聽到學生的低語說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時,彭真同志的法治理念就這樣溫和且有力地點亮一個又一個人生。”
游園景致承載普法使命
太原市西環法治游園里,市民們或漫步賞景,或駐足于法治宣傳展板前認真閱讀。這座將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游園景觀的特色公園,成為市民休閑之余學習法律知識的好去處。
游園內的社區工作者接受采訪時說道,“游園將普法小知識、經典法治典故展示在宣傳欄,方便居民散步休閑時學習,對老人和孩子都特別友好。設置的內容圍繞鄰里糾紛、消費維權等居民日常可能遇到的問題,貼近生活、實用性強。”
園區還設有充滿暖意的精準普法驛站,從各類普法講座,到“普法 + ” 體驗活動,再到“微愛守護” 課堂,都為孩子們播下 “遇事找法” 的種子,也為退休老人們吃定晚年的法律“定心丸”。
除此之外,萬柏林區司法局南寒司法所所長還為大家介紹,西環法治游園曾在元宵節設置法治燈謎;婦女節期間,舉辦“法治護芳華”活動……在這里,法律條文不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與節慶民俗、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生動實踐。
西環法治游園讓周邊居民們在休閑娛樂、健身鍛煉的同時,在“一步一景”中感受“一景一法”,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法律知識,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潤物細無聲”。
晉商誠信滋養法治精神
走進祁縣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展館,就像一本書緩緩展開,喚醒了一段段塵封在卷宗里的司法記憶……
展館采用靜態版面、實物展示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努力用真實的人、物和原始的史料還原歷史、講述歷史,用當地的小故事、小典故、小案例折射中國法治的發展歷程。
在這里,“喬家億中恒”的案例跨越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新中國成立初期,是晉商誠信精神、人民法院審級制度以及近代貨幣制度演變的重要見證。“這個案例可以具體到3500大洋,不需要任何字據、收據,是我們晉商文化誠信精神特別完整的案例。”祁縣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展館負責人介紹。
同時,展館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了不同側重的法治教育活動。對于青少年、學生群體,展館主導策劃劇本殺等活動,重點講解守好紅線,遠離違法犯罪;對于公職人員,重點講解如何依法履職;而對于社會群體,則側重法律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展館負責人介紹,“開館一年半以來,我們共接待游客三千多人,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法律資源寶庫,豐富展館內容展陳,拓展線上宣傳渠道,講好法律故事,為社會和諧穩定添磚加瓦。”
古城保護融入法治實踐
平遙古城內游人如織,商販的吆喝與游客的笑語交織成一派熱鬧景象,平遙縣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護法庭“鬧中取靜”,氛圍莊嚴肅穆。
古城文化保護法庭集中管轄涉古城文物、旅游、環境保護的刑事、行政、民事案件及平遙古城墻內的民事訴訟案件、執行案件。
據了解,法庭運行以來,指導訴前調解21件次,辦理訴訟案件166件次,其中刑事案件3件,行政案件4件,民間案件159件,辦結執行案件80件。
法庭立足自身審判職能的同時,積極參加古城文旅聯系會議,與多部門建立聯絡機制,通過聯合法治宣傳,共講法治課、發出司法建議、共同研判等方式,實現對古城及古城文化的全時空、全領域的保護,織嚴、織密古城及古城文化的保護網。
“法庭自2023年成立首年起,便在平遙古城內開展大型法治宣傳;此后每年法治宣傳日,我們都走進商家、古城街巷及環保企業等進行法治宣傳。”平遙縣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護法庭庭長說道。
據悉,古城文化保護法庭已開展法治宣傳6次,法治講堂2次,巡回審判1次,走進特色企業2次,發布典型案件1次,研討會議3次。
古今對話啟迪法治智慧
平遙察院博物館內,一件件古代司法文物靜靜陳列,訴說著古代司法制度的變遷,這里見證了中國監察文化發展,也是清廉山西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亮麗名片。
“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孕育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內容豐富且歷史悠久。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了解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對于當下監察制度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察院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分享道。
這種跨越時空的制度呼應,既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的生命力,也讓當下的監察體系在歷史智慧的滋養中更具根基與韌性。
察院內“揚清激濁”牌匾下,萌娃志愿者正在向游客們介紹能夠明辨是非、觸邪去惡的中國古代神獸形象“獬豸”。這是博物館與當地學校合作,組建的“萌娃帶你游察院”志愿服務隊,以童真視角接力講解,為游客解鎖察院歷史。
平遙察院博物館作為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日常普法工作主要以宣傳宣講、文化浸潤為主,硬性故事軟性表達,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百花齊放的生動格局。
線上推出“察言察語讀金句”、“察院說法”等系列合集,將法治文化的觸角延伸至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025年至今,線下傳播覆蓋約15萬人次,線上點擊量累計突破百萬。
從紅色圣地到休閑游園,從晉商故里到古城深處,山西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各具特色,卻都在踐行著同一個使命——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這些將法治宣教與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僅為山西的普法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全國普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與借鑒。未來,隨著這些探索的不斷深入,法治之花必將在三晉大地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中國日報網 程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