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漢光41號”軍演進入高潮階段,這場被稱為臺灣地區“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演習,已將島內社會拉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氛圍。就在這片肅殺之中,一句話突然打破平衡,掀起了政治風暴。當著賴清德的面,蔣萬安直言:“我們是一家人,槍口絕不能對內!”
這一表態,不但令賴清德臉色鐵青,也讓島內局勢再度升溫。大陸隨即以“雜質”二字點破結局,令全局走向更加撲朔迷離。此次“漢光41號”演習自7月9日啟動,持續至18日,全程24小時不間斷,動員2.2萬余名后備軍人,創造歷年之最。
最引人關注的,是首次進行的“城鎮韌性演習”,將超市、學校、民宅納入演練區域,甚至模擬巷戰,展現出極強的實戰傾向。臺北、臺中、臺南同步進行,警報響起時,車輛靠邊、行人停止,社會仿佛進入戰時狀態。
正是在這種高度政治化、軍事化的氛圍中,蔣萬安與賴清德一同現身北部演習現場。這位國民黨籍臺北市長,身份特殊——蔣介石曾孫,蔣經國之孫,長期被視為藍營的“門面”。然而這一天,他的表態卻讓各方震驚。
他強調:臺灣應該團結一致,但團結不是分裂,不是對內開火,更不能讓島內社會陷入無休止的對抗。他說,“真正的勝利,是不讓戰爭發生。”
這番話不啻于當眾“拆臺”。賴清德在一旁表情凝重,場面一度陷入尷尬。輪到他發言時,他立刻將話鋒一轉,高喊“共同信念就是反對大陸、反并吞、護主權!”言辭之激烈、語氣之高亢,完全不掩飾其“臺獨”立場。
賴清德接連強調,團結不是口號,而是必須以“反中”為前提。臺下一片肅穆,蔣萬安的“和平論”被當場“打臉”。就在這場政治交鋒發生的同時,大陸媒體迅速出手。《人民日報》旗下評論員“鐘一平”撰文指出,賴清德就是臺灣的“雜質”,是島內混亂的病根。
文章語氣嚴厲,直言不諱地稱:“不打掉這樣的雜質,臺灣就不會有未來。”一時間,“雜質”一詞迅速在島內網絡引爆,成為討論焦點。蔣萬安此番表態,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12月的雙城論壇上,他便引用瓊瑤的話強調“兩岸好、雙城好”,呼吁和平交流。
他說,“受過傷的心,要用真心來修補”,并提到戰爭只會帶來流離失所與苦難。他還提到瓊瑤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試圖借文化力量緩和對立。
蔣萬安的立場引發藍綠陣營激烈反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羅智強等人連聲稱贊,稱其格局遠超賴清德,呼吁島內趕緊反思“槍口對內”的錯誤路線。民進黨則反擊稱蔣是因“罷免風暴”焦頭爛額,不得不“臨時低頭”,妄圖藉此挽救形象。
事實上,藍營此時正面臨嚴重危機。“大罷免”行動已席卷全島,國民黨有多達31名“立委”面臨罷免風險。蔣萬安此舉,被解讀為試圖緩和藍綠對立,避免藍營全線崩盤。但這種務實表態,在綠營眼中卻成了“投降”。
與此同時,賴清德正籌劃其上任后的第二次“外訪”。目的地是中南美洲的巴拉圭、危地馬拉和伯利茲三個“友邦”,過程中將嘗試“過境”美國紐約與達拉斯。
美國方面態度冷淡,僅稱“符合慣例”,并未承諾任何高級接待。港媒分析,美國正籌備與中國的關稅談判,不太可能因賴清德壞了氣氛。
為了換取“過境”待遇,賴清德不惜重金開路。臺媒披露,民進黨當局準備斥資百億美元參與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項目,還擬購買50架波音飛機。
這種“凱子外交”引起島內輿論沸騰,直呼“跪得太低”。更有評論指出,“賴清德是用臺灣未來在換美國的一句敷衍。”
賴清德的“團結十講”演說更是爭議不斷。在演講中,他曾聲稱要“打掉雜質”,這句充滿肅清意味的話語,被認為是對在野黨和反對者的公開威脅。朱立倫批評其開民主倒車,蔣萬安也直言這是“政治清洗”。
島內網絡民調也傳來“打臉”消息。71%的民眾認為“民進黨才是雜質”,反而否定了賴清德的“團結”說法。不少評論指出,所謂團結,只是對綠營鐵桿的動員,對異見者卻是排斥與打壓。
更令人唏噓的是,賴清德上臺后,急于拆除蔣介石銅像,連中山室都要改名,卻對臺獨分子紀念園區大筆撥款。島內網友諷刺其“政治潔癖”到了晚期,三千萬拆銅像的錢不如拿去修繕營房。民生問題被忽視,政治斗爭卻越演越烈。
“漢光41號”軍演期間,島內民怨四起。新北市家長投訴學校被軍車占用,孩子高溫下擠在無空調教室;高雄漁民更是損失慘重,海域封鎖導致魚獲全爛在碼頭。甚至演習最后一天還發生導彈殘骸落入民宅區的事故,至今未公布調查結果。
島內政壇對峙已進入白熱化節點。蔣萬安的“槍口不對內”成為輿論風暴中心,賴清德則加碼“抗中保臺”話術,力圖穩住綠營基本盤。而大陸方面則以“雜質”定性,釋放出“斬草除根”的強烈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臺軍還在演習中首度展示“雄三增程型反艦導彈”。臺軍聲稱其射程達400公里,可覆蓋大陸沿海,并號稱“全球最強”。
但島內專家早就指出,該導彈嚴重依賴GPS制導,在解放軍電子戰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大陸“鷹擊-12”等系列導彈早已全面超越,“雄三”不過是民進黨“精神勝利法”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賴清德支持者居然在公開場合鼓吹“大陸統一后要把臺灣男性送去朝鮮或俄烏戰場”。這種言論連西方都不敢說,島內網友更是一邊倒批評其“歇斯底里”。島內知名網紅“館長”等人訪陸后拍攝的視頻,也讓不少綠營支持者開始質疑民進黨當局的“恐陸宣傳”。
蔣萬安這番講話無疑是一記警鐘:島內不能再被“臺獨戰車”裹挾。他以理性務實的語言,表達對戰爭的擔憂,對和平的渴望,贏得不少中間選民的支持。賴清德卻選擇繼續激化對立,誓言走到底。
整場政治博弈的走向,或許將在7月26日的大罷免投票中揭曉。若罷免案成功,藍營將獲得反攻契機;若失敗,綠營則可能更加肆無忌憚。但無論如何,島內的對立已無可回避,未來走向,仍需高度關注。
蔣萬安“槍口不對內”的表態,不僅在島內激起千層浪,更揭示了臺灣社會對和平與戰爭的深層次分歧。大陸用“雜質”二字一語道破結局,賴清德的“謀獨”之路,終究難逃歷史的清算。
信息來源:
[1]蔣萬安面諫賴清德“一家人槍口不對內”后,今與藍白大咖合體反罷 海峽導報
[2]蔣萬安面諫“槍口不對內”獲加分,吳子嘉:賴清德是他最大啦啦隊 海峽導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