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到中國呢,美國的坦克就要先行一步?
特朗普還沒正式登記訪華,大批美國坦克就要先運往臺島,這次美國又想做什么?
這一次解放軍又會做出什么動作來應對?
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接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提到將“在不遠的將來訪問中國”,并聲稱中美貿易進展順利,中美關系“非常好”,甚至還對馬科斯與中國交往表示“完全不介意”。
話音未落,42輛美制M1A2T主戰坦克已打包待運,將于26日晚間抵達臺灣北部港口。
B“一邊握手,一邊運兵器”,特朗普不是第一次這么做
特朗普在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時說,中美關系“非常好”。
這不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對中國釋放“緩和”信號。
更早之前,他就多次表達對中美經貿合作的期待。
這一次,甚至還明確提到要親自訪華。
他說,“不介意菲律賓與中國打交道”。
聽上去,是給中美關系松綁。
但是另一條消息,把這份“好意”打了折扣。
臺媒披露,第 2 批 42 輛 M1A2T 坦克預計 7 月 26 日深夜透過船運抵達臺灣北部港口,并循去年模式板運至新竹裝訓部。
不過,由于臺風等天氣因素,M1A2T 是否能夠如期進港,還要視臺風強度及海面風浪而定。
BM1A2T不是普通軍售,而是臺軍戰力構成的一部分
這批坦克可不是普通貨,而是美國為臺軍量身定制的主戰裝備,單價不菲,火力強悍,屬于高端陸戰武器。
這些坦克配備最新型火控系統和主動防御模塊,它們不是展示品,而是實打實地被納入臺軍的作戰體系。
根據臺灣防務部門公開資料,它們將正式列裝到臺軍的584旅與269旅。
在剛剛結束的 “漢光 - 41” 演習中,臺 “陸軍 584 裝甲旅” 少將旅長周宜廣對媒體表示,M1A2 坦克營在完成接裝訓練后,將于今年下半年內正式 “成軍” 值班。
也就是說,這批坦克將直接進入日常戰備體系,參與實戰演練。
不只是訓練用武器,而是實際作戰力量的一部分。
美國不是“賣完就走”,而是將臺軍部分單位向其標準重塑。
臺軍在此計劃中不再是單一武器采購者,而是逐步被納入整體戰術構成。
B總計108輛坦克,節奏清晰,意圖明確
這批坦克是第二輪交付。
據臺海網報道,2019 年臺當局防務部門與美國簽約以 405 億元新臺幣采購 108 輛 M1A2T 戰車。
首批 38 輛于 2024 年 12 月 15 日運抵臺北港。
第三批28輛坦克,計劃于2026年初抵達臺灣。
整個計劃合計交付108輛主戰坦克。
從交付節奏來看,這是一項早有部署的長期計劃。
從信息公開來看,這些坦克的部署目標,就是要“實戰化”,提高臺軍“拒止作戰能力”。
換句話說,美國不僅僅是賣武器,而是讓臺軍有能力直接作戰,這種動作,無疑是對“一個中國”底線的嚴重挑戰。
并且選擇在中美即將談判、特朗普即將訪華之前推進,用意不言自明。
B與此同時,中美談判也在推進,但地點選擇意味深長
7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宣布,中美第三輪經貿磋商將于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這并不是一個隨意選擇的地點。
此前的兩輪磋商分別安排在日內瓦和倫敦。
此次瑞典的加入,折射出談判正在脫離傳統大國博弈平臺,轉向“中立地”進行。
瑞典既不屬于中美直接戰略影響圈,也不像倫敦那樣有較強的地緣立場。
這意味著美方希望為談判降溫,同時保留主動性。
在外界看來,這是美國試圖在經濟層面維持穩定,在安全議題上保持壓力的操作方式。
換句話說,合作歸合作,紅線照碰。
B訪華團隊不止特朗普,還有美企高層隨行
特朗普訪華,不是單槍匹馬。
據多家媒體報道,他準備帶上一個“經濟天團”。
有可能效仿此前的中東之行。
這些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與業務鏈條。
代表團的構成顯然不是象征意義,而是實打實談經濟。
例如,黃仁勛在6月赴華時,宣布恢復對中國H20芯片出口。
并表示“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從順序看,這次代表團可是特朗普訪華計劃的一部分“鋪路”。
但與此并行推進的,卻是臺海方向的戰略緊縮。
這便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種“表面合作,實則施壓”的操作,特朗普不是第一次用了。
B中方應對:兵器展示與演練同步進行
對于這種事情,中方一定是早有準備。
面對美國不斷加碼的對臺武器轉運,解放軍這次直接亮出更大動作。
就在7月21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內蒙古試驗場展開了一場“陸域無人與反無人作戰體系”演示。
這次公開亮相的OW5激光武器系統是一種實打實的戰場利器——對準目標,幾秒內就能把無人機打下,還是全自動的。
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OW5的激光發射器可以跟隨著目標運動,不管是低、小、慢還是戰術級無人機,僅用幾秒鐘就可以把一架無人機的電路系統燒毀,將無人機擊落,激光沒有什么成本,不需要消耗彈藥。
OW5還具有很強的轉火攻擊能力,面對多架無人機來襲時,耗時幾秒打掉一架后,可以迅速的轉向其他目標。OW5可對幾公里外的目標進行非常有效的打擊。
OW5的亮相,意味著解放軍在防空方向上的技術躍遷,補足傳統防空系統的“低空盲區”。
這一展示的時間點與坦克進臺的消息幾乎重合。
B解放軍演訓升級,模擬的是實戰而非演示
當然,中國大陸這邊的軍事進展還不止如此。
過去兩個月,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的聯合演練頻率顯著上升。
從東部戰區到南部戰區,從渡海登陸到島嶼突襲,幾乎所有科目都在圍繞實戰打磨。
這些演練圍繞戰區真實作戰部署進行推演,從海軍到火箭軍,從東部戰區到南部戰區,都在“全天候、全區域、高頻率”演練,重點就是應對可能的臺海沖突。
這套演訓結構并非“秀力量”。
更像是對“萬一情況”進行技術實證。
中方反應的重心已經不再停留在表態,而是直接圍繞能力建設展開。
不靠喊話,而是靠部署。
從這一系列動作中不難看出,大陸現在已經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控局”。
B軍售在打,談判在談,美國算盤清晰
美國此輪操作的邏輯,其實并不復雜。
訪華,是為了獲取經濟合作,特別是在對華投資、稀土供應鏈、技術合作方面爭取更大靈活度。
軍售,是為了在戰略安全層面不給中國放松空間。
坦克進臺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將臺軍系統性改造的一部分。
部署節奏與特朗普訪華進程幾乎同步推進。
這不是“意外撞車”,而是有計劃的配合。
特朗普希望在“不讓步”的前提下,為美企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
但同時,又要在臺灣議題上不斷“試邊界”,壓迫中方做出更大妥協。
美國在對華政策中常采取 “競爭與合作并存” 的雙重策略,即在經濟領域尋求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如市場準入、供應鏈穩定等),同時在安全和戰略領域保持施壓(包括涉臺問題等),這是其近年來對華政策的常見特征。
只是,這套“邊打邊談”的打法,中國已經不吃了。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都是徒勞的。
中國在中美互動中始終堅持原則底線,尤其在核心利益(如臺灣問題)上絕不妥協,同時愿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開展合作。
中國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特朗普嘴上說的好聽,如果行動上繼續配合“臺獨”勢力,大陸絕不會妥協。
你講你的,我布我的。誰走一步多余,誰就付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