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直新聞消息,近期賴清德動作頻頻。不到24小時內,他連出兩招,將矛頭直接對準大陸。與此同時,國臺辦也亮出明確態度,臺海局勢再次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賴清德的第一招,是在所謂“團結十講”中罔顧事實,重彈自欺欺人的老調,宣稱“臺灣地區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臺灣地區”。這一言論完全違背歷史與現實。
回溯歷史,1949年以來,尤其是1971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不同時期以多種方式,對沖突行使著包含代表權或管轄權等內容的主權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獲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自然擁有對沖突的代表權。
國際上,但凡涉及沖突的事務,聯合國及各當事國都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溝通協商,并尊重中方處理意見。
特朗普(資料圖)
像沖突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都是在事先征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意后,以“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中國臺灣地區”等適當名義加入,且活動范圍限定在非政治領域。
這直接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沖突參與國際活動的決定權。而且,與中國建交的183個國家,都必須斷絕與臺灣地區當局的所謂“邦交”關系,和臺灣地區當局的來往也只能是民間性質。
中國駐外使領館在撤僑、維權等行動中,也一直同等保障大陸和臺灣地區同胞的合法權益,利比亞、也門等多次撤僑行動就是例證。這些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沖突行使主權的體現。
賴清德的第二招,是計劃在8月份“訪問”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這幾個目前仍和臺灣地區保持所謂“邦交”關系的國家,期間還將“過境”美國的紐約、達拉斯。臺當局認為這種“出訪”能增加臺島在國際舞臺的曝光度,讓其“臺獨”行徑得到更多認可。
賴清德(資料圖)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為維持這些所謂的“邦交”關系,臺當局每年都會給這些國家送去數千萬資金,每次“出訪”更像是一趟“撒錢”之旅,對于這種送錢上門的行為,這些小國自然樂意接受。
可對于大國而言,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結交賴清德的好處遠小于得罪大陸的壞處,尤其是在中方發起稀土管制后。針對賴清德的一系列行徑,國臺辦早已亮明態度。此前南非政府將臺當局在南非的“代表處”改名為“辦事處”,并將其從首都遷出。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指出,南非政府的做法表明,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大義所在、大勢所趨,國臺辦對此表示贊賞。這一態度也明確傳遞出,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是不得人心的,也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賴清德的這些動作,本質上還是在進行“謀獨”活動。但他顯然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臺灣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也是不容置疑的歷史定論。
特朗普(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臺灣擁有主權,這有著充分的歷史、法律、文化和國際關系依據。從國際反應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像南非,1998年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承認一個中國,與臺灣地區斷交。
近期南非依據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對臺當局在南非的機構進行更名和遷址,就是在明確傳遞不承認臺當局所謂“外交地位”的信號。這一舉措也得到了中國外交部和國臺辦的贊賞。
再看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目前對賴清德“過境”美國一事陷入兩難。特朗普政府近期為解決關稅和稀土問題,正試圖軟化對華態度,為訪華做鋪墊。
若接待賴清德,無疑會影響中美關系,讓其訪華可能一無所獲;可若不接待甚至禁止其“過境”,又會削弱“臺獨”勢力,影響美國利用“臺獨”阻礙中國崛起的計劃。這種兩難處境,也從側面反映出,在臺灣地區問題上,美國想要兩頭討好越來越難。
賴清德(資料圖)
日本政府則已對在臺日企發出警告,如果臺海沖突爆發,日企撤離員工只能靠自己,日本政府幫不上忙。兩家日企從臺灣地區撤資的舉動,也印證了日本政府并非危言聳聽。
這說明日本并不想插手臺海沖突,不愿成為美國在臺海戰場的前沿基地。賴清德的“臺獨”行徑,不僅遭到大陸的堅決反對,在國際上也難以得到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