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局勢風云變幻,臺海方向又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臺當局領導人賴清德計劃于8月“訪問”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等“邦交國”,并借機“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表面上是“外交訪問”,實則是“臺獨”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的政治操弄。
更令人擔憂的是,日本政府已經向在臺日企發出明確警告,而美國政府則陷入是否接待賴清德的艱難抉擇。這場博弈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國際政治算計?
1.賴清德“過境”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
據臺媒報道,賴清德此次“訪問”行程安排得相當微妙。表面上是去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三個“邦交國”進行“外交活動”,但實際上卻特意選擇“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兩個城市。這種刻意繞路的安排,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真實目的——借“過境”之名行“竄美”之實。
中國臺灣(資料圖)
島內政治觀察家指出,賴清德此舉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轉移島內對其施政不滿的焦點。數據顯示,由于救災不力和“臺獨”言論引發爭議,賴清德的支持率已經大幅下跌。二是提升“國際曝光度”,為“臺獨”勢力爭取更多所謂"國際空間"。但諷刺的是,臺灣目前僅剩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三個“邦交國”,而且這些國家與臺灣的“邦交”關系完全建立在經濟利益基礎上——臺當局每年要向這些國家提供數千萬新臺幣的"金援"。
2.日本政府的警告:精明的算計
就在賴清德計劃“過境”美國的同時,日本政府也做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向在臺日企發出明確警告:若臺海沖突爆發,日本政府無法協助撤離員工。這一警告看似冷酷,實則反映了日本政府的精明算計。
數據顯示,目前約有3000家日本企業在臺營運,產業橫跨半導體、制造、零售等領域。但日本政府很清楚,一旦臺海爆發沖突,中國大陸絕不會允許日本自衛隊介入。根據《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日本自衛隊原則上不得在未獲外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海外行動。
更關鍵的是,美軍在日本有大量軍事部署,解放軍已將日本納入對臺軍演的作戰范圍。如果日本貿然介入,很可能成為"前沿基地",面臨解放軍直接打擊的風險。
中國臺灣(資料圖)
3.特朗普政府的兩難:經貿利益與“臺獨”牌的矛盾
相比日本政府的明確表態,美國政府的反應就顯得猶豫不決了。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急需與中國大陸改善關系。數據顯示,7月以來特朗普已對華釋放多項善意:解除乙烷、芯片設計軟件等多項對華限制;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王毅外長會晤;計劃8月率龐大商業團隊訪華,重點商討貿易關稅與稀土出口問題。
但另一方面,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問題又讓特朗普陷入兩難。如果接待賴清德,必然會激怒中方,可能導致訪華成果化為烏有;如果不接待,則可能被“臺獨”勢力視為"背叛",影響美國在島內的影響力。更棘手的是,數據顯示,對美貿易上,暫緩的對華關稅政策8月就要到期;稀土問題上,中方管制使美國工業界停工停產,供應量無法滿足需求。
臺海(資料圖)
4.臺海局勢的未來走向
縱觀全局,賴清德此次“過境”美國之舉,本質上是一場政治豪賭。賭的是美國會為了“臺獨”勢力與中國大陸徹底攤牌。但現實是,無論是日本政府的警告,還是特朗普政府的猶豫,都表明國際社會對“臺獨”勢力的支持正在減弱。
數據顯示,2023年在臺日企直接投資暴跌27%(僅4.52億美元),遠低于2022年的17億美元峰值。這表明日本企業已經用腳投票,對臺海局勢的穩定性失去信心。而美國方面,雖然仍有一些政客在打"臺灣牌",但越來越多的理性聲音開始認識到,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正確選擇。
賴清德“過境”美國鬧劇再次證明,“臺獨”勢力與外部干涉勢力勾連,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行徑都注定失敗。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言,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倚外謀獨”的行徑,只會將臺灣地區推向兵兇戰危險境,最終損害的是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因為只有和平統一,才是兩岸人民之福,才是地區穩定之基,才是世界和平之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