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廣元市昭化區高溫天氣持續,土壤墑情嚴重不足,塘庫水位不斷下降,抗旱形勢異常嚴峻。然而,在這片抗旱壓力陡增的土地上,位于柏林溝鎮、虎跳鎮、太公鎮等地的150畝旱稻田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一株株稻苗青翠欲滴,在陽光下恣意生長,與藍天、民居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田園畫卷。
“這是我區第一次試種旱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勢相當不錯,這也為我們發展農業摸索出一條可行的新路子。”昭化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負責人王建介紹。
除了種植旱稻,今年,昭化區還聚焦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抗旱保生產工作。在太公鎮、王家鎮等鎮示范推廣烤煙“井窖式移栽+膜下小苗”技術8000畝,在果園、菜園推廣水肥一體化滴灌微噴技術1.2萬畝,對糧油作物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抗旱3萬余畝……該區通過組建抗旱救災專家指導組4個,分片包聯開展旱情踏查研判和技術巡回服務,不僅現場協調解決抗旱用水、用電、用設備等問題,還積極引導農戶采取錯峰輪灌、少量多次等方式防止旱情擴面和危害加重。
同時,昭化區將抗旱減災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試金石”,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沖鋒在前,以實干擔當筑牢抗旱救災的 “紅色防線”。
在昭化區射箭鎮,當地黨員干部組建起9支“黨員抗旱先鋒隊”深入各村,逐戶逐田摸排旱情,全面掌握農作物受旱面積、水源儲備、群眾用水需求等情況。針對不同區域的旱情特點,先鋒隊科學調度水源、精準制定應對策略,以實打實的行動全方位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與農業生產穩定有序。
為科學有效應對當前旱情,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今年,昭化區緊急籌措下撥抗旱救災資金100萬元,支持鎮村、業主和農戶購置抽水泵、水管等抗旱設備,并對抗旱灌溉產生的燃油費、電費進行補貼;持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機電提灌站2座,新建攔水壩5處,打鑿取水井12口,為全區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截至目前,昭化區100余座提灌站滿負荷投入使用,各鎮村積極采取機械抽水、車輛運水等方式開展抗旱灌溉8萬余畝次。
強化水源統籌調配是抗旱工作的重要環節。昭化區立足“防大旱、抗長旱”,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畜禽后種植、先保口糧特產后保其它”的供水順序和“總量到村到社、指標到企到戶”的分配原則,充分利用江河提灌抽水補充塘庫蓄水,根據旱情趨勢統一協調塘庫開閘放水。今年以來,全區已協調工農水庫、紫云水庫、何家壩水庫等水利工程開閘放水500余萬方。
接下來,昭化區將進一步加強抗旱救災力量統籌和工作督導檢查,壓實鎮村、部門及農戶各方責任,組織群眾抗旱自救,守牢不發生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和不出現規模性成災絕收現象“兩個底線”;落實好農業生產用水用電優惠政策,做好抗旱農機具應急調配工作,強化氣象監測預警和風險隱患排查,嚴防旱澇急轉,科學部署抗旱救災工作,確保群眾生活生產安定有序。(鄒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