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平洋兩岸,人們的看法正嚴重分裂,新加坡的政治高層多次提醒中美之間哪怕一點小沖突,都可能引發世界級災難。
但美國的戰略圈卻很淡定,覺得以后就算有沖突也只會局限在印太地區,像 “客場比賽” 一樣,美國本土會很安全,就像在看比賽。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成了當今世界最危險的麻煩,新加坡雖是小國,卻處在全球貿易的咽喉要道,地緣政治的任何風吹草動,它都能最先察覺到。
美國是軍力最強的超級大國,認為憑地理和科技能把戰火擋在千里之外,現在必須弄明白,美國人說的 “有限戰爭”到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眼光,還是會把所有人都拖進去的錯誤想法?
美國打仗劇本:自己不流血
美國早就私底下寫好了跟中國可能打仗的劇本,這劇本的第一句話就是:打歸打,但主戰場一定得在西太平洋,別把戰火燒到自家門口。
這背后其實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美國式算盤”,你們在前線流血,我在后方指揮,美軍高層像空軍準將道格·威克特和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各種會議和發言中都反復強調,美國大陸是安全的。
他們的底氣有倆來源:一是地理位置占優,美國隔著整個太平洋,不管是派船還是發射導彈過來,都得費老長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
二是技術優勢,美國花了大錢搞出了一整套防御系統,比如“愛國者”導彈、“宙斯盾”防空網,號稱連飛來的蚊子都能打下來。
更關鍵的是,美國情報部門和軍方普遍認為中國不會、也沒能力主動打美國本土,中國的戰略重點是“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就是死守臺灣海峽、南海這些“家門口”的關鍵區域,不讓美軍輕易插手。
換句話說,中國打的是“局部戰”,目標不是沖出太平洋,更不是打到加州,不少智庫,比如蘭德公司、CSIS等,還專門做了兵棋推演,比如最有名的那份2026年臺海沖突模擬報告。
里面提到美軍可能會損失慘重,幾艘航母沉了,幾百架飛機沒了,沖繩和關島基地被炸成廢墟,但結局卻是美國本土依然安然無恙,甚至夏威夷都沒波及到。
這份報告其實不光是預測,更像是替美國人打了一針“心理疫苗”:就算真開戰那也是在“別人家”的天上飛、地上炸,美國只需要負責出人、出錢、指揮一下就行。
這套邏輯在美國內部非常受歡迎,因為它把最危險的事全留在了“客場”,而美國自己坐在沙發上看新聞就好。
新加坡的警告
如果你不站在華盛頓,而是把耳朵挪到新加坡,會發現對中美沖突的理解完全不一樣,美國人想著怎么“客場作戰”別讓家門口出事,但新加坡聽到的是全球經濟要塌了的警報聲。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就直言,這種沖突不會像以前打仗那樣靠飛機大炮,而是中美把全世界撕成兩塊,搞成你跟我、我跟你不來往的陣營對立。
別看沒真開火,這種脫鉤、對抗對經濟的打擊,跟一場世界大戰差不多,而新加坡的國防部長黃永宏更直接說,中美一打亞洲經濟會“當場猝死”,比俄烏戰爭還嚇人得多。
不是他們膽子小,是因為現實太冷酷,還沒開戰全球供應鏈就已經開始卡殼,2025年新加坡的GDP增長預期被下調到了0%-2%,原因很簡單:中美摩擦讓大家都不敢投、不敢買、不敢賣。
信任一旦沒了比子彈更可怕,因為這時候你別說導彈了,連貨船都不敢開,新加坡特別擔心,是因為它的國家命根子就綁在全球化上,物流一堵、貿易一停,它就像人被掐住脖子一樣難受。
馬六甲海峽一旦有事,不光新加坡喘不上氣,全世界都會一起哮喘,想象一下全球船只被困、保險費暴漲、供應鏈斷裂,那后果比你想象嚴重得多。
到時候超市空架子、油價暴漲、工廠關門、貨都斷供,不只是亞洲人遭殃,美國人也跑不掉,中國制造一沒,擺在美國家庭面前的就只剩價格翻倍的替代品,所謂“客場戰爭”到頭來,還是打回了美國自己的錢包。
新加坡的邏輯很簡單:今天的戰爭打的不一定是人,而是系統,一場南海沖突可能就像按下了全球經濟自毀按鈕。
這種影響不看地圖,看網絡,看供應鏈,一旦斷了全世界都疼,地理距離再遠也擋不住這種“系統性打擊”。
一套管不住戰爭的“君子協定”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在這場越來越緊張的中美博弈中,像是個在火山口上畫“安全距離線”的理想主義者,他承認中美之間的對抗已經無可避免,但依然希望通過制定“交戰規則”來防止徹底失控。
他說現在其實仗已經開打了,只不過不是以前那種真刀真槍的,是 “看不見的戰爭”—— 經濟上較勁,科技上比拼,資本上較量,這幾樣都在暗中較勁。
為了讓這場“新型戰爭”更理性、可控,達利歐提出了一套“交戰準則”:比如不攻擊對方本土、不先動用核武器、不故意殺害對方士兵等等。
但問題恰恰就在這兒,他這套“君子協定”恰好迎合了美國人一直以來的“有限戰爭”幻想:我們可以和中國打一場“不傷本土”的沖突,控制在亞太,不波及全球,打完拍拍屁股走人,可現實壓根不是這么回事。
美國早就在用精準制裁“下狠手”了,從芯片禁運到華為封鎖,從金融脫鉤到投資限制,中國經濟被一環一環卡住脖子。
這種打壓雖然沒有炸彈和導彈,但對一個國家造成的傷害一點也不輕,數以萬計的家庭失業、整個產業被壓垮、未來發展空間被堵死,你說這不是攻擊國家本身,那什么才是?
到了今天,“戰場”和“本土”這兩個詞已經根本分不清了,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科技能力和人民生活,就是它的核心主權。
你攻擊這些就是在打這個國家,用“不打第一槍”的冷戰思維來管理一場早就開始的全面戰爭,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大國之間沒有“有限沖突”的空間,只要一方感覺自己被逼到墻角,“規則”立刻就會被撕成碎片。
沖突升級一旦開始,沒人能踩得住剎車,戰爭從來不是按劇本走的,更不是文明人講道理的桌游。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