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正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美國是菲律賓最強大的伙伴",話鋒一轉就要暗踩中國時,站在一旁的特朗普突然插話:"我不介意你與中國搞好關系,因為我們與中國相處得很好。"
鏡頭瞬間捕捉到馬科斯嘴角不自然地抽動,眼神飄向地面——這個凝固的表情,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直白地揭示了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尷尬處境。
更諷刺的是,他帶著減免關稅的期待而來,最終只拿到1%的"施舍",而特朗普緊接著宣布"可能訪華"的消息,像一記耳光打醒了這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馬科斯(資料圖)
特朗普這次的表態絕非臨時起意。當他說出"美中關系非常好"時,背后是實打實的利益計算。要知道,就在此前,美國還對華加征了新一輪半導體關稅,如今卻主動釋放訪華信號,這種轉變耐人尋味。
根據白宮記者會實錄,特朗普明確表示訪華"可能在不久之后",雖然沒給出具體時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確認出席9月活動,如果特朗普同期現身,這將是俄烏沖突后美俄元首首次在第三方場合同框——這種安排顯然不是巧合。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當著馬科斯的面強調"不介意菲中友好"。這話看似隨意,實則暗藏玄機:既是對菲律賓的敲打,也是對北京的示好。畢竟,中國目前仍是美國農產品最大買家,當特朗普說"關系很好"時,他腦子里想的恐怕是愛荷華州的大豆和加利福尼亞的芯片。
馬科斯這趟華盛頓之行,堪稱當代小國外交的經典反面教材。他出發前做了三手準備:在黃巖島挑釁中國海警、高調宣稱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南海、在東盟峰會拉攏其他國家站隊。這套組合拳打出去,本以為能換來美國全力支持,結果現實狠狠打了他的臉。
馬科斯(資料圖)
最直接的打擊來自關稅談判。菲律賓原本希望將20%的關稅降到15%,與日本看齊,但最終只拿到19%。更屈辱的是,這1%的讓步還附帶條件:菲律賓必須對美國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這意味著原本受保護的本地種植業將面臨滅頂之災,難怪《馬尼拉時報》直接罵馬科斯"賣國"。
政治上的打擊更致命。當馬科斯試圖把話題引向南海時,特朗普那句"做你該做的事"等于明確告訴他:美國沒興趣為菲律賓火中取栗。現場視頻顯示,馬科斯聽到這句話時喉結滾動了一下,那是人在極度緊張時的生理反應。三天訪美行程,換來的只有防長奧斯汀一句"條約仍然有效"的套話,連新增軍援的承諾都沒撈到。
對比馬科斯的上躥下跳,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幾乎沒公開發聲,但行動比語言更有力。
外交上,中國堅持"雙軌思路"——既在黃巖島對峙中保持克制,又通過東盟框架孤立菲律賓。南海問題應由當事國直接談判,這種氛圍下,馬科斯在東盟峰會成了透明人。
馬科斯(資料圖)
最狠的一招是"以靜制動"。這種從容反而讓美國急了——畢竟中國手里還握著稀土出口和美債持倉兩張王牌。
杜特爾特執政時期,菲律賓走的是典型平衡路線:既允許美軍使用軍事基地,又積極參與中國的合作。那六年菲律賓GDP年均增長6.1%,中菲貿易額突破。
如今馬科斯卻把籌碼全壓在美國身上,結果如何?關稅沒談下來,安全承諾是空頭支票,連東盟鄰居都躲著他。
當特朗普說出"美中關系很好"時,會議室里的馬科斯應該聽懂了弦外之音:大國博弈從不講忠誠,只論利益。
眼下菲律賓站在十字路口:要么繼續親美路線,看著經濟滑向深淵;要么學越南玩平衡術,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且明確的,我們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同時致力于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議,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的原則立場不會動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我們敦促菲律賓方面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停止任何非法主張和行動,與中方一道,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南海問題,共同尋求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利益的長久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