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5日,中國國家林草局在《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舉行期間舉辦主題為“濕地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方案:構建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邊會。來自法國、馬達加斯加、聯合國糧農組織等7個國家、國際組織和相關機構的代表分享對濕地保護的見解與經驗。同時,津巴布韋政府簽署《關于成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協定》,正式加入國際紅樹林中心。
《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在濕地保護領域的成效極為突出,中國的國際濕地城市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這些城市濕地類型多樣,保護工作各具特色。中國的濕地保護法不僅強調建立清晰的資源清單,健全數據管理體系,還明確了城市在濕地保護中的角色和地位。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濕地保護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轉變,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中國深度參與濕地履約和國際合作,全面加強22個國際濕地城市管理,中國國際濕地城市數量穩居世界首位。特別是以舉辦COP14為契機,成功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推動制定全球紅樹林協同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開展紅樹林保護教育和科普宣傳,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國際合作。實施《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行動計劃》,持續強化4條跨境中國的鳥類遷飛通道全鏈條保護修復。未來,中國將認真履行《濕地公約》,全面落實各項責任義務,堅持參與多邊行動,共同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做好世界濕地保護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
邊會上,中國國家林草局濕地司負責人全面回顧了中國濕地資源現狀、中國采取的重要保護修復措施,展望未來發展前景。法國生物多樣性局歐洲與國際關系司代表介紹法國國家保護區對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戰略。馬達加斯加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代表宣介該國濕地保護成效。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闡述基于生態系統的濕地管理與可持續農業發展理念。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自然解決方案管理中心全球負責人展示濕地生態系統作為生態減災基礎設施的作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總結香港米埔后海灣濕地的保護與管理經驗。深圳市城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分享深圳作為高密度城市的濕地生態保護案例。與會代表紛紛表示,中國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具有推廣價值。
2023年9月,經《濕地公約》常委會第62次會議審議通過,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中國深圳。2024年11月,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正式簽署,首批18個成員國代表共同簽署協定并為國際紅樹林中心揭牌。津巴布韋加入后,國際紅樹林中心意向成員國達到19個。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