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經貿談判現狀與主要分歧
2025年7月下旬,中美雙方在瑞典就推遲到期的關稅暫緩期展開新一輪磋商。此次談判高度敏感,焦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關稅暫緩期問題:此前中美約定的關稅臨時減免將在8月12日結束,如果談判未果,將可能恢復至高關稅狀態,沖擊兩國貿易正常化進程。
- 美方訴求:美國持續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加對美商品采購,并在媒體上施加壓力,宣稱如果中國繼續大量進口俄羅斯、伊朗能源,美國將考慮二級制裁,加征100%關稅。
- 中方立場:堅持平等互利原則,不接受美方的不平等協議,并主動調整能源采購結構,減少對美能源依賴,同時增強與俄羅斯及伊朗等國合作。
二、美方“殺招”背后的籌碼
- 能源制裁與關稅壓力:美國財長貝森特顯然試圖以能源制裁為談判工具,借中方持續自俄、伊采購石油為由,欲推動對中“雙重打擊”(關稅與能源限制),達到向本國產能、出口和就業輸血的目的。
- 美元與石油霸權聯動:美國通過其全球金融體系影響力、對產油 事和經濟滲透,維持石油美元結算體系。在能源價格波動、俄烏局勢持續的背景下,這種威懾力更強,但對中國效果有限。
三、中方實際操作與反制舉措
- 大幅削減美能源進口:2024年6月,中國對美國煤炭、LNG和原油采購急劇縮減為歷史低位,轉而加大自俄羅斯、伊朗的進口份額。這不僅導致美國相關企業直接損失收入,更削弱了美方關稅談判的籌碼。
- 多元化供應鏈布局:中國近年來已顯著提高在全球能源布局中的主動權和彈性,規避了“能源綁架”風險。
四、中美談判結果影響特朗普訪華
- 外交安排需看談判成敗:九三閱兵一般僅邀請對華有積極合作意向或表現良好的國家元首。如談判破裂,重新爆發關稅戰,中方原則上不會發出正式邀請。
- 影響溢出效應:本輪談判影響的不只是中美雙邊,更是全球范圍內幾十個與美有關稅摩擦的國家,一旦美國對中強硬到底,其他國家也會據此調整自身策略,美國整體談判環境更趨被動。
五、后續展望與建議
- 短期前景審慎樂觀/偏謹慎:鑒于美方對華“三大訴求”幾無實質松動跡象,而中方亦不會輕易讓步,大概率雙方互不退讓,談判難言順利。
- 建議關注的重點動態:1)8月1日前后美國對外關稅政策變化;2)中國后續能源進口政策調整;3)特朗普國內外政策走向對其訪華意愿與實際安排的影響。
結語:
未來一段時間中美經貿形勢仍將充滿博弈和不確定性,美方持續以關稅、能源等多元手段向中方施壓,但中國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和全球化資源供給能力,有較大回旋余地。特朗普能否成功訪華,除取決于雙邊談判,也取決于彼此政治意愿與務實合作的底線把控。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分領域,歡迎補充具體問題或關注權威媒體后續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