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下個月就要在歐洲進行第3輪談判了,眼看初次談判達成的暫緩關稅結果很快就要結束了,中美下輪能達成怎樣的共識?讓全世界都高度關注,看起來在3個月的時間,特朗普實現了“破局”,中方壓力陡增,可在24小時內,歐盟、東盟專機先后落地北京的事情,也讓人們察覺事情的發展并不簡單,更多的博弈正在緩緩開展,中美新一輪談判,可能要換打法了。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東盟秘書長高金洪抵達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會晤。
此次會晤,主要談及三點內容:其一是世界自由貿易體系和多邊規則;其二是南海行為準則的推進進程;其三則是有關泰柬局勢的地區沖突。
中國與東盟談得第一槍,就是對準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戰。
美越達成的貿易協定中,不僅將轉運產品規定了40%的高額關稅,還讓越南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對美出口的轉運渠道被堵死,更意味著越南市場將被美國資本與產業擠占,而中越之間的貿易量則會相應降低。
原先,是中企在越南不斷的卷,彼此之間還有一條模糊的底線,如今美企涌入之后,卷的狀態將更加激烈,尤其是中高端市場,我們并不具備多少優勢。
東盟作為第三方市場,從邏輯上的確能在中美博弈上獲得某些紅利,但機遇也同樣意味著風險,如何規避、控制這一風險,東盟需要先跟中方通氣。
有些“湊巧”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專機剛剛離開北京。
雖然外界對此次中歐高層交流并沒有較高的期待與評價,但馮德萊恩的一系列行動卻至少能說明出歐洲現行存在的焦慮。
馮德萊恩降落北京之前,先到日本商討了兩天稀土合作開發的進程,可現在石破茂有些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里還顧得上給歐洲解燃眉之急?
在與中方會晤期間,馮德萊恩還在自己的賬號上發布一張關乎中國基建奇跡的照片,并發文稱期待中歐下一個50年的戰略發展。
回到歐洲之后,美歐也立即開始了最終階段的貿易談判。
如果中歐談出了某些豐碩的成果,馮德萊恩有此舉,可被視為博弈由中國進行兜底和協助,可現在就有點被逼到墻角里的意思了。
按照目前多方博弈的現狀來看,先不說歐洲要如何夾縫之中求生存,東盟又該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戰略,最根本的問題仍然在于中美之間要如何博弈?
特朗普并非人們想象中的那般直白、簡單,針對全球的“解放日”雖然開始的有些倉促,但受阻之后很快就調整策略,開始逐個擊破。
這些第三方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客觀上確實對中方造成了某些外部壓力,但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美國的不可靠與針對關稅、經貿等問題的嚴苛性。
中美在8月份的談判,如果能換一種戰略目的,其結果可能是超出想象的嚴峻,雙方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激烈的博弈與對峙,以此來摸清對方的底牌。當然,也可能成為另一種極端情況,就是中美再往后延續一段暫緩沖突,達成更多實質性的,包括政治方面的交易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的變數在于美國,特朗普能不能處理好內部各種矛盾也是影響中美進程的關鍵性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