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今年6月,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為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出口提供更多便利。
“‘西方仁慈’那套不靈了,非洲人或正對美國關閉心門。”7月26日,來自美國智庫和非洲高校的多名學者分析表示,中國的免稅計劃是一種重大輿論勝利,此舉可能進一步拉近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系,這些國家將越來越將中國視為更可靠和有益的合作伙伴。
有學者指出,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正逐漸被中國超越。中國對非實施廣泛貿易政策、進行經濟接觸,相較之下,特朗普政府正對非洲國家加征關稅、削減援助和限制簽證。
據報道,7月1日,特朗普政府正式關閉了運營近64年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削減對非洲等欠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同時,美國對喀麥隆、埃塞俄比亞、加納、尼日利亞和索馬里等國家實施簽證限制。從8月1日起,美國還計劃對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南非和突尼斯等國進口商品征收更高關稅。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非洲項目高級研究員、美國前官員卡梅倫·哈德森表示,更令人擔憂的是,華盛頓長期以來認為,其對非洲的援助和人道主義幫助可以換取任意政策的推行,而無需考慮后果。但他指出,事實早已并非如此。
“華盛頓在非洲的‘宣傳戰’中基本輸給了中國,未能向幾代非洲人充分宣傳自己,”哈德森說,特朗普近期在關稅、移民和援助方面的行動可能令非洲人感到痛苦,對非洲人來說,“他們更希望華盛頓扮演中立角色,而非既對非洲人傷害又期待非洲人對其忠誠的角色。”
哈德森稱,相比之下,中國對非洲的承諾始終如一,一直強調互利共贏。
本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宴請了五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卻在宴席上連連制造尷尬:先是追問利比里亞總統“英語哪兒學的”,又在非洲國家元首發言時當眾打手勢、催進度。期間,特朗普重申了美國對非政策“援助轉貿易”,試圖以此為由拒絕援助非洲。
報道稱,在上個月于安哥拉舉行的美非商業峰會上,美國代表團繼續倡導所謂“援助轉貿易”政策。而非盟委員會主席代表非洲政府向美國代表表達了“嚴重關切”,主要針對美國威脅的“對等關稅”和即將對非洲國家實施的簽證禁令。
對此,英國專欄作者大衛·皮林曾刊文指出,“特朗普的非洲政策可能對中國有利”。他在文中批評美國對非政策既不連貫,又不積極,“只會顯得中國是非洲更可靠的伙伴”。
“因此,中國在非洲公眾輿論中的排名高于美國并不令人意外,”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非洲項目主任扎伊納布·烏斯曼提到,美國對非措施已導致幾個非洲國家的非移民簽證有效期縮短。
根據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近期民調結果,中國現已超過美國,成為非洲大陸上最受歡迎的國家。根據結果,中國在非洲29國的好感度為60%,超過地區組織、非盟、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組織,排名第一。美國的好感度為53%,排名第四。
民調顯示,中國在非洲好感度達60%,排名第一 “非洲晴雨表”網站
哈德森表示,無論美國由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非洲人都認為美國對非洲缺乏興趣、不可靠且要求過高。他說:“華盛頓傾向于認為自己及其在非洲動機完全無私,對非洲大陸有利,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行為給人的印象,或其行為造成的意外后果。”
哈德森解釋說,在非洲人看來,美國掌控國際金融機構和聯合國(UN)等全球機構,而這些機構在推進美國的優先事項的同時,經常損害非洲的經濟和人民。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商業與管理科學副教授X.N.伊拉基表示,中國的吸引力在于其可見性。
他解釋稱,中國在非洲援建的道路、高速公路、港口和建筑等項目隨處可見,使其影響力易于被公民看到和“感受到”;而西方影響力“更多體現在軟性民主、法治、教育等領域”,具體效果則見仁見智。
伊拉基說,在肯尼亞,中國媒體影響力逐步加大。“貿易商也訪問中國。越來越多的非洲人了解真實的中國,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他指出,美國撤銷援助并加征關稅,也是非洲降低對美好感度的重要因素。
“‘西方仁慈’正失去魔力,此前從酒店小費到外援和資助,西方在非洲一直被視為慷慨和友善,”伊拉基說,但現在,許多非洲人認為美國正對外人關閉大門,“非洲人可能也在對美國關閉心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