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首爾街頭,中國大使館遭遇圍堵,潑漆、扔雞蛋、甚至有人試圖翻墻,本該維持秩序的警察,卻在旁邊靜止不動。
不止警察不管,身為總統的李在明,在面對這樣嚴重的外交事故,也是默不作聲,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李在明又有何籌算呢?
警察來了卻不作為
圍攻大使館那天,現場的混亂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抗議者把“驅逐中國間諜”的標語貼滿了外墻,像一塊塊刺眼的牛皮癬。
更離譜的是,有人扛來兩米多高的折疊梯,躍躍欲試地想闖進去,而警察來了,只是慢悠悠地拉了條警戒線。
一個穿黑T恤的男子,輕易就沖破了這道脆弱的防線,把一整筐雞蛋狠狠砸向大使館的大門,警察把他拉回來,連句重話都沒有。
直到有人扔石頭砸壞了使館的監控設備,他們才象征性地帶走了三個人,剩下的,繼續鬧到半夜,而這種“選擇性執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一個韓國男人穿著美軍制服,拿著玩具槍,高喊“抓捕間諜”要硬闖大使館,他雖然被制服了,但后續調查發現,他騷擾中國游客早有前科,警方卻從未處理。
華人報警說被無故襲擊,警察要么說“證據不足”,要么等趕到現場,人早就跑沒影,這些細節拼湊在一起,指向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現實:這股針對華人的戾氣,在韓國似乎正被默許,甚至縱容。
為何韓國最近的反華情緒這么大
這股反華情緒,當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它背后至少有兩股力量在拼命拱火,首先是韓國某些政客的“小算盤”。
前總統尹錫悅就是個中好手,為了轉移國內對他彈劾的壓力,他最愛拿中國當靶子,什么“中國無人機偷拍美軍航母”、“中國設備破壞韓國森林”,張口就來。
他所在的黨派,更是在網上瘋狂散布“中國人干涉韓國大選”的謠言,這套把內部矛盾甩鍋給外部的把戲,總能輕易煽動起一部分人的情緒。
聯合國都曾警告,韓國的排外情緒已到“危險水平”,可為了選票,總有政客敢于玩火,而點火的有了,扇風的自然也少不了。
今年初,一名韓國記者憑空捏造“99名中國間諜在美軍基地被捕”的假新聞,盡管他后來因違法被查,但謠言早已像野火一樣燒遍了網絡,成了極端分子手里最好用的“彈藥”。
正常的經濟往來也能被他們扭曲,韓國勞動力短缺,企業從中國招工,這本是互利共贏,可到了某些媒體和網紅嘴里,就變成了“中國人來搶飯碗”。
建國大學附近的中國美食街,幾百個年輕人舉著國旗圍堵餐館,高喊“滾出去”,甚至打傷廚師,起因就是一則“中餐館雇傭非法勞工”的謠言。
這些毒藥般的謊言,讓勤懇工作的華人成了被攻擊的目標,也讓整個社會變得草木皆兵。
大哥一瞪眼,小弟就得跟著喊口號
如果說韓國國內的政客和媒體是點火扇風的,那美國在背后若隱若現的影子,更像是那個遞上火柴的人。
特朗普政府今年宣布對韓國產品加征30%的關稅,同時還放出狠話,指責“韓國對華太軟”,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赤裸裸地逼著韓國選邊站隊。
話音剛落,首爾街頭就多了一批手舉美韓兩國旗幟的游行隊伍,高喊著“與中國劃清界限”,明眼人都看得出,這絕非巧合。
拿了人家的“好處”,或者說被掐住了脖子,就得跟著人家的調子吆喝,這股外部壓力,與韓國國內的排外情緒一攪和,讓那些反華的言行變得愈發離譜,甚至有恃無恐。
李在明為何放任不管
面對如此亂局,新上任的總統李在明,卻選擇了耐人尋味的“沉默”,他沒有公開譴責,也沒有下令嚴查,這種態度,并非麻木不仁,而是他被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實在騰不出手。
第一座山,是韓國復雜的政治生態,李在明是在前總統尹錫悅被彈劾后上臺的,而那些反華最起勁的極右翼,恰恰是尹錫悅的鐵桿支持者。
李在明如果此時強硬彈壓,一頂“親中賣韓”的大帽子馬上就會扣上來,在韓國政壇,“對華友好”幾乎是政治毒藥,前總統文在寅就因此被罵了整整三年,李在明根基未穩,他不敢冒這個險
第二座山,是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李在明競選時提過“平衡外交”,這已經讓美國很不滿,特朗普用汽車關稅作為威脅,而汽車業是韓國的經濟命脈,占GDP的8%。
這把刀懸在頭上,李在明不敢輕舉妄動,他如果公開約束那些親美的反華游行,無異于直接打美國的臉,后續的經濟報復,韓國承受不,連韓媒自己都說,“李在明政府的對華政策,每一步都得看美國的臉色”。
第三座山,是他自己被國內的爛攤子“綁死了”,上任才兩個多月,調查“戒嚴案”、整頓司法、應對高到嚇人的青年失業率等尹錫悅留下的麻煩,每一件都焦頭爛額。
此時再因外交問題引發國內右翼的強烈反撲,他的改革議程可能瞬間化為泡影,所以,李在明的沉默,是一種“先內后外”的無奈選擇。
但這不代表他真的想與中國為敵,他也在悄悄恢復一些文化交流,研究擴大農產品出口,他有自己的算盤,只是眼下,他只能先“裝聾作啞”。
鬧劇終會自己買單
說到底,這場街頭鬧劇,是少數政客的政治私利、外部霸權的戰略博弈,共同導演的一出戲,而埋單的,卻是普通的韓國民眾和在韓華人。
這種短視的政治算計和盲目的排外情緒,最終反噬的必然是韓國自己,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高達3623億美元。
關系鬧僵了,三星和現代的日子不會好過,韓國農民的辛奇和水果也找不到這么大的買家。
當一個國家的街頭,連最基本的外交尊嚴和法治都成了可以犧牲的籌碼,那它撕開的,又何止是某一方的遮羞布?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2025-07-09《韓國首爾明洞出現反華集會游行,我使館提醒》
光明網2025-07-10《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
人民網2025-05-28《在韓華人:希望部分韓國極端勢力停止政治炒作》
京報網2025-07-10《捏造“中國間諜”信息,韓國網媒記者被送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