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江漢平原“鐵水公空”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擺上了湖北省委的會議桌。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推進江漢平原“鐵水公空”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他指出,要高度重視、下定決心,把江漢平原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力爭在“十五五”時期取得明顯進展。
這意味著,江漢平原主要涉及的武漢、荊州等11個市的56個縣,將在未來幾年迎來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大機遇。對于區域內的3200萬老百姓來說,今后出門更方便,用水更有保障。
江漢平原位于湖北中南部,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來,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歷來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全省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向“十五五”,該區域交通支撐不夠、水網韌性不足等問題凸顯,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生了明顯制約。
湖北省委及時把脈問診,確定措施:立足區域現有基礎,推動“鐵水公空”基礎設施“聯網、補短、提能”。
荊州觀音寺長江大橋吊裝箱梁。通訊員 劉玉良 攝
織密路網
所有縣城15分鐘上高速
要發展,先修路。
江漢平原“缺路”主要表現為供需不足。
以鐵路為例,江漢平原每萬平方公里鐵路里程和高鐵里程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怎么辦?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下定決心,把江漢平原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力爭在“十五五”時期取得明顯進展。
未來5年,湖北高速公路將繼續拉開骨架、暢通血脈,江漢平原的經濟"血管"將更加豐富。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全力推進江漢平原地區24個重點高速公路項目,總里程達1203公里、總投資2180億元,從2026到2030年,爭取每年至少建成三條高速公路項目,用五年時間完成1000公里以上,屆時可實現所有縣城15分鐘上高速。
省發改委介紹,未來將實施三大工程,盡快解決江漢平原鐵路短板。
實施高鐵貫通工程,推動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年內開通,實現荊門京山、鐘祥和天門市通達時速350公里高鐵,爭取一批鐵路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并盡早啟動實施。
實施實施貨運提能工程,支持加快組織實施長荊擴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構建沿江貨運鐵路新通道。
實施鐵水聯運工程,充分發揮長江、漢江水運優勢,推動一批鐵路專用線與港口無縫銜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此外,荊州沙市機場改擴建即將啟動,松滋、荊門屈家嶺、天門、石首等一批通用機場也正加緊謀劃。
“我們將搶抓機遇,力爭讓荊州的綜合交通建設再上一個新水平。”荊州市交通局副局長何波聽到這個好消息后興奮地說。
湖庫連通
年新增引水量8.2億立方米
漳河水庫的一渠清流為灌區土地送去“解渴水”。省水利廳供圖
江漢平原境內江河湖庫密布,印象中似乎并不“缺水”。
但是,近年來,極端氣候導致江漢平原連旱頻發,加之工程體系不完備、引水條件變差等問題,區域供水安全保障格局面臨嚴峻挑戰。
為此,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引江補漢沿線補水、鄂中丘陵區水資源配置等工程早日開工建設,推進區域河湖水系連通,提高城鄉生產生活用水保障水平。
“水是農業的命脈,近年來高溫干旱天氣頻繁發生,每年春灌、夏灌主要依賴天門綠水堰水庫放水。”天門市皂市鎮長壽村黨支部書記楊建軍說,水源有了保障,農民才更愿意、更有信心種田、種更多的田。
如何將江漢平原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省統籌近、中、遠期措施,著力構建安全韌性水網。”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期,發揮現有工程體系作用,強化漳河、高關等25處骨干水源水庫調蓄作用,實施177處生活取水設施維護改造,保障江漢平原3200萬人供水安全。
中期,有序推進鄂中丘陵區水資源配置、引隆補水、高關引調水等工程前期工作,預計可新增年引水量8.2億立方米;謀劃推進洪湖等主要湖泊水系連通,力爭到2030年形成“增效擴源、湖庫連通、豐枯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
遠期,謀劃興建引江補漢輸水沿線補水等跨流域引調水工程,這些舉措如同在荊楚大地上編織經緯,終將形成一張“縱橫貫通、多源聯調、韌性安全”的省域水資源配置網絡。
荊楚安瀾,江漢平原將處處是魚躍稻香的動人勝景。
(湖北日報記者 胡祎 戴輝 肖麗瓊 艾紅霞)
來源丨湖北日報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