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寫過很多詩,但以律詩吊挽將軍的僅兩首。一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羅榮桓,另外一位是國軍抗日名將。那這位抗日名將到底是誰呢?毛主席為何親自為其作詩?
國軍抗日有十大名將,他們分別是張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傅作義、孫立人、衛立煌、趙登禹、薛岳、王耀武以及戴安瀾。
相比于其他幾位,戴安瀾很多人并不熟悉,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犧牲太早,第二就是唯一一位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抗日名將。那戴安瀾的一生有什么故事呢?
說起戴安瀾就得說起中國遠征軍,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它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戴安瀾就是遠征軍第200師的師長,200師是國軍的王牌部隊,是當時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機械化師,在著名的昆侖關大捷中,戴安瀾帶領200師就攻下日軍陣地,立下了大功。
戴安瀾從小就在父親的影響下,非常崇拜民族英雄岳飛,忠于人民、報效祖國時常掛在嘴邊,入伍參軍打仗成為大將軍,是戴安瀾兒時的夢想。
成年后,戴安瀾考入著名的黃埔軍校,他畢業于黃埔第三期。由于成績出眾,畢業后戴安瀾深受重用,參加過北伐戰爭、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長沙保衛戰、昆侖關戰役,立下赫赫戰功,而他的最后一戰卻定格在緬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戴安瀾奉命率200師出境作戰。當時說是配合英國人一起作戰,但是英國人對付當地土著還行,但是打起日本人,連連敗退,所以戴安瀾只好一個人肩負起了阻擊日軍的重任。
出國前夕,戴安瀾立下軍令狀,表示此次遠征是揚國威的一次壯舉,就算是戰至一兵一卒,也必定要力挫日寇。
為了鼓舞士氣,戴安瀾戰前立下遺書“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參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隨后,在東瓜保衛戰中,戴安瀾在日軍四倍兵力的壓力下,率部苦戰12天,殲滅日寇5000余人,成功掩護英軍撤退,取得出國作戰的首勝。
此戰過后,高傲的英國人無地自容:這還是那支曾經在鴉片戰爭中被我們殺得落花流水的中國軍隊嗎?
他們不知道,自從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擁有崇高信仰的中國軍隊,無堅不摧,無攻不破。
然而,局部戰爭的勝利無法改變整個戰場的走向,中國遠征軍不得不退向胡康河谷。在此地,戴安瀾所部遭到日軍第56師阻擊,200師因此跟大部隊失聯。
戴安瀾不得不率部撤退到緬北山區跟日軍打游擊,并伺機退回國內。1942年5月18日,200師遭到日軍伏擊,膽小的緬甸向導拒絕為中國軍隊帶路。
戴安瀾仰天長嘯,悲愴欲絕:“想當年關云長敗走麥城,也不過這般光景,我堂堂第二百師竟落到這步田地,真是天亡我也!緬甸非久留之地,今天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戴安瀾只好率部強行突圍,200師損失慘重,師長戴安瀾也腹部中彈。由于缺少藥物,戴安瀾傷口惡化。
1942年5月26日,一直昏迷不醒的戴安瀾突然醒來,他自知大限將至,便讓人為他整理好滿是鮮血的軍裝,洗凈臉,叫人把他扶起來,北向而坐,用充滿眷戀的眼睛眺望著幾十里外的國境線,猝然而逝,年僅38歲。
七天之后,200師的官兵們帶著戴安瀾的遺體返回中國,噩耗傳來,舉國皆悲。200師途經騰沖時,沿街跪滿父老鄉親,迎接將軍遺骨。一位華僑主動獻出自己辦后事的楠木棺材。靈柩靈柩經行之地,家家素燭鮮花,無數國人為之揮淚。
戴安瀾烈士魂歸的第二年蔣介石決定為戴安瀾將軍舉行國葬,上萬群眾自發為戴安瀾將軍舉行追悼會。美國總統羅斯福追授戴安瀾一枚懋績勛章,以表彰他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
周公、朱老總、彭總先后為其題寫挽詩挽詞挽聯,1943年3月,毛主席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賦詩《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熊羆威。
浴血東爪守,驅倭裳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周總理挽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蔣介石在追悼大會上訓詞曰:“戴故師長為國殉難,其身雖死,精神則永垂宇宙,為中國軍人之楷模。”
70年代,由于歷史原因,戴安瀾烈士墓遭到人為破壞,2002年市政府撥款對墓地進行修建,并于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2007年8月戴安瀾烈士銅像又在園內塑立。
戴安瀾將軍,生的偉大,死得光榮。浩氣長存,將軍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