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為進一步深化北京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磷化集團在“富礦精開”聯合創新實驗室的產學研合作,搭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學術-產業協同創新橋梁,服務貴州“富礦精開”戰略,助力區域產業升級,7月26日,首屆“京貴化語-未來新材料與化學化工國際學術會議”在貴州民族大學召開。
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貴州省教育廳主辦,貴州民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北京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磷化集團富礦精開聯合創新實驗室、貴州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來自國際國內多名化學化工理論與實踐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聚焦“雙碳”目標下新材料化學化工技術新突破,共同探討新材料及化學化工科學研究的關鍵問題、技術瓶頸、工程難點和未來發展趨勢,為深化產學研融合與國際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特色資源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貴州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呂國富致辭。
“‘京貴化語’,顧名思義,即是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國內外頂尖科研智慧為引領,立足貴州特色資源稟賦,以化學化工學科驅動創新轉化為主題展開的深度對話。”開幕式上,貴州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呂國富向與會嘉賓生動介紹了本次會議的主題。呂國富表示,期待會議以“化”為媒,以“語”為橋,貫通“京”的前沿高度與“貴”的實踐沃土,以化學這門“世界語言”為紐帶,聯動全球前沿智慧,通過思維的交流碰撞,催動知識、技術與資源的“化學反應”,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賦能區域產業升級,展現化學力量協同創新的新風采。
專家發表主旨演講。
化學化工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石”。從新材料研發到能源轉化,從醫藥合成到環境保護,化學化工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始終引領著社會文明進步。當前,全球面臨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共同挑戰,化工產業更肩負著“綠色轉型”與“技術革新”的重大使命。
主旨演講現場。
作為全國磷礦儲量第一、重晶石資源最富集省份,近年來,貴州圍繞資源精深加工和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立足礦產資源稟賦優勢,堅持“富礦精開”,把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打造。通過實施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以“富礦精開”為引領,因地制宜,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低碳、循環、智能、高效的發展路徑,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專家主旨演講。
會議當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孫克寧教授、復旦大學張俊良教授,分別圍繞“自旋科學與技術”“高效低碳新能源與燃料電池”“基于Sadphos的不對稱催化”三大主題發表主旨演講報告,分享前沿科研成果。長沙理工大學教授賈傳坤、甕福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步雷則結合自身研究和實踐成果,圍繞“交通能源融合背景下儲能電池產學研用思考”“磷石膏資源化價值化利用技術研究”進行分享,探討新材料及化學化工科學研究的關鍵問題、技術瓶頸、工程難點和未來發展趨勢。
專家主旨報告。
下午的主旨報告中,歐洲科學院院士馬里厄斯?安德魯,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劉濤,北京大學、貴州民族大學教授張文雄,南開大學教授趙東兵、蘇循成,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廖伍平,四川大學教授宋振雷分別圍繞“2p/3d/4f組合化學:磁性材料的新合成路徑”“磁性材料功能調控及能源催化轉化應用探索”“黃磷新生—無氯驅動綠色轉型”“有機硅化合物的合成與功能”“稀土離子應用于生物大分子動態結構與互作研究”“新型稀土萃取劑的設計合成與工業應用”“海洋藥物草苔蟲素的發散及規模化合成”主題,分享研究成果及產業經驗,深度探討新材料及化學化工科學研究的關鍵問題、技術瓶頸、工程難點和未來發展趨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特色資源產業鏈綠色持續高質量發展。(文/陶陶 圖片由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現場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